浙江福建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从设施到服务的创新实践
浙江福建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从设施到服务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浙江宁波和福建莆田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为全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浙江宁波:打造“离家不离村”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宁波市聚焦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照料缺失等问题,创新推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模式。截至2024年5月,全市已建成2247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服务设施方面,宁波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年改造提升50家农村敬老院。同时,创新互助养老模式,建成203个村级互助小院,配置4100余套安居房,让6000余名老年人实现就地养老。
在服务供给方面,宁波推进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建成1136个老年食堂和助餐点,农村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超90%。同时,开展适老化改造项目,累计改造约6000户,为4万余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
在服务力量方面,宁波重塑市、县、乡、村四级老龄工作机构力量,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目前全市共有持证养老护理员6900人。同时,发展农村互助队伍,组织4.5万名低龄健康老年人为6万余名高龄空巢困难老年人提供帮扶服务。
福建莆田:创新银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安置模式
莆田市创新推出银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安置模式,为60周岁至70周岁的男性、50周岁至65周岁的女性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机会。2024年下半年,莆田市下达配套补助资金254.758万元,用于支持脱贫对象续聘公益性岗位。
该模式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加强资金拨付、跟踪、监督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同时,莆田市还建立了绩效目标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对比分析与未来展望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口的46%,平均每个农村老年人有2.9个子女,高于城镇的2.3个。同时,农村老年人中独居比例为16.3%,高于城镇的12.4%。这些数据反映出农村养老面临的压力更大。
专家建议,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提高其可及性、协同性和普惠性。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村集体经营收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此外,还要加强政策集成,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普惠性,包括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强化土地支撑和人才培养等。
浙江宁波和福建莆田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随着各地积极探索和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必将更加健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