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拱宸桥:一座古桥,半部杭州史
秋日拱宸桥:一座古桥,半部杭州史
秋天的杭州,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在这个季节,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与古老的桥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而在这座城市的北部,有一座见证了杭州数百年沧桑的古桥——拱宸桥,静静地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之上,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千年故事。
一座古桥,半部杭州史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横跨京杭大运河。桥身长约98米,高约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古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据《钱塘县志》记载,当时的举人祝华封为缓解两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资金建造了拱宸桥(亦有说法为商人夏木江倡导修建)。“拱”字本义为两手在胸前相合,有恭敬、环绕之意;“宸”字指北辰所在,是帝王的代称,所谓“拱宸”意指百姓对皇帝的拥戴。“拱宸”二字多见于中国古代城市建构的北方,如开封古城的“拱宸门”,上海、广州古城的“拱辰门”等等,今日天津的“北辰区”即是“拱宸”这一命名习惯在当代的延续。
此后三百余年间,历经风雨的拱宸桥历经了三毁三建。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导捐筑;第二次是浙江巡抚李卫在雍正四年(1726年)捐俸重修,将桥加厚二尺,加宽二尺;第三次重修则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杭州富商丁丙主持,这次重修成的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拱宸桥。
进入21世纪以来,拱宸桥先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杭州秉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桥体进行多次修缮。如今的拱宸桥,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两侧以素面石栏围护,栏板间立48根望柱。由于桥下运河航运繁忙,为避免船撞,于主孔上、下游共设置四个防撞墩,每个防撞墩上均雕有避水神兽,龙生九子之一的趴蝮(音:bā xià;又名蚣蝮,音:gōng fù)。桥东端北侧建有八角重檐桥亭一座,内立八角形石碑,碑面刻有《拱宸桥修建记》。
秋日里的诗意与浪漫
秋天是游览拱宸桥的最佳时节。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摇曳,与古老的石桥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漫步在桥上,可以欣赏到两岸秋色的绚丽多彩,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完美融合。
桥的东侧是热闹的商业区,现代建筑与古桥相得益彰;西侧则是充满历史气息的老街区,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秋日的傍晚,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夕阳洒在运河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夜幕降临时,桥身亮起柔和的灯光,与两岸的灯火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周边景点,古今交融
拱宸桥不仅是孤立的景点,它还与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共同构成了杭州独特的城市风貌。桥的南侧是著名的河坊街和南宋御街,这两条街道保留了宋代以来的建筑风格,是体验杭州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街道两旁布满了古色古香的店铺,出售各种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小吃,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而桥的北侧则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商业区,高楼大厦与古桥相映成趣,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这里既有传统的茶馆、戏院,也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咖啡馆,是古今交融的典范。
最佳游览建议
秋天的杭州气候宜人,是游览拱宸桥的最佳时节。建议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穿着舒适的鞋子,带上相机,慢慢品味这座古桥的魅力。最佳游览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阳光充足,景色最美。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在桥边的茶馆坐坐,品一杯龙井茶,静静欣赏桥上往来的船只和两岸的秋色,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拱宸桥不仅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它见证了杭州的繁荣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在这个秋天,不妨亲自来感受这座千年古桥的魅力,聆听它诉说的杭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