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一揭秘《中国诗词大会》:让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方笑一揭秘《中国诗词大会》:让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如何让古诗词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是我们在制作《中国诗词大会》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自2016年首播以来,《中国诗词大会》已成功举办多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作为节目的命题专家,方笑一教授见证了节目从策划到播出的全过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诗词走出书本,走进大众生活。”他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节目组在内容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方笑一教授介绍,节目不仅局限于诗词知识的问答,更注重将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诗词之美。
在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诗词与美食、旅游等元素的巧妙融合。比如在“情景共答”环节中,主持人、嘉宾和选手会“走入”古代名画《姑苏繁华图》,通过味蕾品味“珊瑚同肉软,琥珀并脂明”,在演播室现场品尝金华火腿,感受两百多年前的盛世味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除了内容创新,节目的形式也力求多样化。从个人追逐战到飞花令,再到擂主争霸赛,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又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方笑一教授表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幕后团队。从主持人董卿到嘉宾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等,每一位成员都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节目增色。同时,节目组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收视率上,更重要的是它对诗词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方笑一教授感慨道:“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诗词文化,我觉得这是我们这档节目最大的意义所在。”
如今,《中国诗词大会》已成为推动诗词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方笑一教授所说:“诗词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只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