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彭凯平:如何将“情绪负债”变成“情绪资产”
清华教授彭凯平:如何将“情绪负债”变成“情绪资产”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情绪管理已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作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多年来致力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在他的著作《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将“情绪负债”转化为“情绪资产”,实现情绪管理的智慧。
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
彭凯平教授指出,我们往往对情绪存在三大误区:认为情绪只能被控制、情绪只是被动反应、情绪化是负面的。然而,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知和应对。
例如,愤怒虽然可能伤身,但也能激发行动力;悲伤则能帮助我们保持冷静。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灵敏反馈,通过关注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情绪管理是重要的人生修行
彭凯平教授强调,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或控制情绪,而是要学会与情绪和解,甚至利用情绪。他引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ABC理论”说明:事件本身(A)并不直接导致后果(C),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B)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通过改变对情绪的认知,我们可以将“情绪陷阱”转化为“情绪优势”。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通过认知重塑和情绪释放,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情绪智力比智商更重要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彭凯平教授指出,情绪智力(情商)是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不同的人生境遇。
在现实应用中,不会管理情绪的人容易处处碰壁,而善于管理情绪的人则能获得更多的信任与认同。因此,情绪管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如何将“情绪负债”转化为“情绪资产”
彭凯平教授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方法:
认知重塑:改变对情绪的固有认知,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情绪释放:通过运动、音乐、倾诉等方式释放情绪,避免情绪积压。
培养积极情绪:主动创造和培养积极情绪,如感恩、希望、乐观等。
利用情绪优势:识别自己的情绪优势,将其转化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动力。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将“情绪负债”转化为“情绪资产”,让情绪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
实践案例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位小学生对彭凯平教授的新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位小朋友不仅自己阅读,还希望父母能通过这本书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这个案例说明,情绪管理不仅是成年人的课题,也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部分。
彭凯平教授指出,通过阅读心理学科普书籍,提升“具身认知”和“认知重评”的水平,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情绪管理已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彭凯平教授通过其深入研究和生动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通过认知重塑、情绪释放和行为调整,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之道,享受平静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