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人中招!北京疾控提醒:如有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已有人中招!北京疾控提醒:如有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眼下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外出活动时也要警惕蜱虫叮咬。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简在门诊收治了一例蜱虫叮咬病例。患者周先生(化姓)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感觉右腿腿肚子外侧发痒,仔细一看,皮肤上有个小黑点,有头有爪子,还在微微动弹。他试着用镊子拔,却怎样都拔不下来,这才赶到医院处理。
“幸亏患者没有自己直接拔掉虫子!”王简介绍,叮咬周先生的是蜱虫,叮咬人体后,会将口器深深扎根到皮肤里吸血,同时传播病原体,可能引发出血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疾病。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还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此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如果在户外被蜱虫叮咬,暂无就医条件,可以用棉球蘸上白酒或浓度为75%的酒精,放在虫体上进行麻醉,等蜱虫“醉倒”后再轻轻拿下。
北京疾控提醒,近期市民外出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范蜱虫叮咬。蜱俗称壁虱、草爬子、狗豆子,在我国约有110种。蜱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体型很小,形似蜘蛛,成虫仅有2-10毫米。蜱虫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喜好栖息于草丛、灌木和鸟类巢穴等处,人们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时,都可能会接触它。在北京,全年均有机会接触到蜱虫,但在温暖的季节(4-9月)蜱虫最为活跃。
蜱虫是多种传染病的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蜱虫在吸血时无痛感,但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不易察觉。在北京,目前蜱传疾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点热和莱姆病。
北京疾控提醒,如果在蜱叮咬后(或在植被茂密的丘陵、山区、公园等地户外活动后)1个月内,出现了如下症状:
- 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有高热不退的表现;
- 出现头痛、易疲劳、肌肉酸痛或关节痛等表现;
- 出现皮疹,特别是逐渐扩大的圆环状皮疹;
- 血常规监测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特别是进行性下降;
请及时到传染病医院或者医院感染科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户外活动史或蜱虫叮咬史。
清明假期即将到来,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