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高血压防治新指南:六大亮点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高血压防治新指南:六大亮点解读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829A081SB00
2.
http://www.chl-bha.org.cn/index.php?m=standard&a=view&id=96&pid=1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525467
4.
https://www.crsi.com.cn/Html/News/Articles/850.html
5.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36491242078734336!!wm_id=be5d4615193f4baa88756085e30589a3
6.
https://m.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675396049
7.
https://www.cnma.org.cn/h-nd-2482.html

2024年8月,备受关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自1999年发布首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以来的第五次修订,也是时隔6年后的又一次重要更新。新指南在2018版基础上,充分吸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详实,更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01

新指南的六大亮点

新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这些变化将对我国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患者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1. 诊断标准维持不变,但控制目标更严格

新指南继续沿用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强调了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这一变化体现了高血压管理从“达标”到“优化”的转变,旨在通过更严格的控制目标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多种血压测量方法并重

新指南不再将诊室血压测量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强调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同等重要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指南首次明确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指出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同样需要通过标准化方案进行准确性验证。这种多维度的血压监测体系,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

3. 治疗理念创新:分级、分期、分型

新指南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全新理念——分级、分期、分型。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血压治疗从“一刀切”向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转变。同时,新指南还新增了多种降压治疗方法,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等新药,以及经肾动脉去肾交感神经(RDN)等器械治疗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4. 特别关注中青年高血压问题

新指南特别指出,近年来我国中青年人群(20-59岁)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15年间,20-39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增幅高达144.4%,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专家分析,这与中青年人群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人群中舒张期高血压较为常见,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与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

5.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建议通过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的摄入、控制体重、增加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减少饮酒和戒烟等方式来改善血压状况。对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未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

6. 完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

新指南在心血管风险评估中新增了“心率增快”和“高尿酸血症”两个重要指标,并在相关章节新增了“心率控制”和“降尿酸治疗”的内容。此外,还新增了“改善和逆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章节,强调靶器官损害评估应成为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要内容。

02

中青年高血压: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中青年高血压问题,这反映出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为何上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周达新教授分析,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与多重因素有关。一方面,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导致精神紧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也是重要诱因。此外,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在年轻时发病。

为什么中青年高血压更危险?

专家指出,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危害可能更大。一方面,中青年人往往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认为“还年轻,问题不大”,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另一方面,高血压对血管和器官的损害是长期累积的,如果年轻时就患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显示,中青年人群中舒张期高血压较为常见,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与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

如何应对中青年高血压?

新指南建议,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干预策略。首先,要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限酒戒烟等。其次,对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未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专家特别强调,中青年患者不应过分担心“一旦吃药就要终身服药”的问题,因为早期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预防后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03

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更个体化

新指南对血压控制目标的建议更加严格和个体化。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将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对于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对于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考虑到其生理特点和用药安全性,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这种差异化的控制目标体现了高血压治疗的精准化趋势,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刀切”。专家指出,这种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04

新指南的意义与展望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指南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更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指导。特别是对中青年高血压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前瞻性。

然而,要实现高血压的有效防控,仅靠一部指南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专家所言,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终身功课”,需要患者、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新指南的指导下,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