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慢性胆囊炎治疗的新选择
熊去氧胆酸:慢性胆囊炎治疗的新选择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简称UDC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不宜手术的情况,口服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溶解胆固醇结石,缓解症状。此外,饮食调整、补充消化酶类药物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这些综合措施为慢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
熊去氧胆酸是熊胆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抗炎、溶石防石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加胆汁内胆固醇的溶解度,从而溶解胆固醇结石。
熊去氧胆酸在医学上用来溶解胆结石、,作用机理是增加胆汁内胆固醇的溶解度。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其他胆汁淤积会造成化验数据上的疗效,但对移植率、生存率并没有正面效果。
临床应用效果
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炎等多种疾病有效。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熊去氧胆酸通过溶解胆固醇结石和改善胆汁成分来缓解症状。
熊胆是熊去氧胆酸的天然来源。1955年,日本科学家成功化学合成了熊去氧胆酸。1987年12月,艾尔建申请的熊去氧胆酸获准在美国上市。
安全性与副作用
熊去氧胆酸相对安全,但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眼睛刺激等副作用。孕妇慎用,高剂量可能导致腹泻、肝生化异常等。
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疏水性次级胆汁酸,如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LCA),成为众多宿主受体的首选配体,优于它们的原始初级胆汁酸。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相对缺乏运动,以及偏好低纤维、高加工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的饮食,导致胃肠道中胆汁量和胆汁酸库的疏水性增加,进而提高了人类患肝胆疾病和胃肠癌的风险。
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的表达量。肠道微生物群对熊去氧胆酸的代谢有重要影响,可以将其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影响其功能。
熊去氧胆酸(英语:Ursodeoxycholic acid,也被称为3α,7β-二羟基-5β-胆烷-24-羧酸,3α,7β-dihydroxy-5β-cholan-24-oic acid,缩写UDCA),是一种来自熊胆的胆汁酸,为次级胆汁酸,在大部分动物体内由初级胆汁酸经由细菌代谢生成。熊科动物可以直接合成这种胆汁酸。
患者反馈
患者普遍反映熊去氧胆酸对缓解胆囊炎症状有效,但需要长期服用。部分患者反映服用后有轻微腹泻,但可以耐受。
熊去氧胆酸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熊去氧胆酸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然而,患者在使用时仍需遵医嘱,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