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与反腐:现状、挑战与对策
农村基层治理与反腐:现状、挑战与对策
近年来,农村基层治理和腐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各地曝光的案例来看,一些村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侵占集体资产、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将从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基层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危害,以及加强基层治理和反腐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集体资产日益壮大,涉及的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却未能同步提升,一些村干部的法治意识淡薄,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以青海省玛多县为例,该县在推进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并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其中,才某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玛多县纪委监委通过拍摄警示教育片《赌入歧途 贪毁人生》,组织全县29家单位观看,并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人员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引以为戒、醒悟知止、担当作为。
基层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危害
农村基层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侵占集体资金:一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或侵占村集体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例如,某村支书以虚报工程项目、伪造财务凭证等方式,套取村集体资金数十万元。
公款私存:部分村干部将村集体资金存入个人账户,逃避监管,甚至将公款用于个人经营活动,获取不当利益。
偷逃税款: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与企业勾结,通过虚开发票、隐瞒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违规决策:一些村干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不按程序办事,暗箱操作,将集体资产低价出租或出售给亲属朋友,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这些腐败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加强基层治理和反腐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基层治理和腐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和资源开发的程序和标准,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强化监督机制:加强乡镇纪委对村务的监督力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监控。
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治意识和治理能力。同时,严格村干部选拔标准,把好“入口关”,确保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加大惩治力度: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通过严厉惩治,形成强大震慑,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推动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机制,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农村基层治理和反腐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和反腐斗争,才能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