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解析:100元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价值
中国银行解析:100元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价值
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里程碑。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已升至4.61%,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更是超越欧元,跃居第二位,占比达5.99%。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折射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价值正在不断提升。
结算货币职能稳步提升
从国内来看,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规模已超过40万亿元,同比增长60.83%。在银行对外收付款中,人民币占比稳定在50%以上,而美元占比则降至42%的历史新低。
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显著提升。2024年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达到4.61%,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如果将欧元区列为单一经济体,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份额为3.23%,超越加元位列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2024年上半年,香港地区的离岸人民币(CNH)国际支付份额已基本稳定在80%以上,并触及83%的历史最高点。
投资货币职能亮点突出
在直接投资领域,尽管2024年上半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9.1%,但行业分布已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证券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市场股票资金流入规模为1.02万亿美元。在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已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重要参与者。截至2024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31万亿元,较2023年末大幅提升6395亿元。
储备货币职能稳步推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为2.88%,较2023年同期上升0.27个百分点。虽然这一比例仍相对较低,但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政策复杂”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的主要障碍。此外,资本流动障碍、法律法规兼容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数字人民币带来新机遇
数字人民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完成初步探索性工作,将由参与央行和货币当局进行全面开发和运营。专家建议,应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建设,丰富使用场景,有序推进跨境试点。
展望未来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随着中国持续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数字人民币等创新工具的应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所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