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者的退休健康管理秘籍
香港长者的退休健康管理秘籍
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管理成关键
香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据特区政府统计,2023年全港人口约750万,其中65岁或以上长者占比21%(157万),年龄中位数升至46岁。预计到2046年,65岁或以上长者占比将高达36%(274万)。
这一趋势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但也促使香港各界积极应对,推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落实。香港立法会议员何敬康指出,通过加强政策支援、改善安老服务,鼓励长者展现所长、贡献社会,可以为长者创造一个康健乐颐年的环境。
政策引领,社区支持:构建全方位健康管理体系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创新政策。例如,设立“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购置科技产品,推动乐龄科技发展。同时,政府还参考新加坡经验,研究优化福利制度,为低收入长者提供就业储蓄花红、退休储蓄花红等援助。
社区服务方面,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等机构积极行动,通过“社区好帮手 - 支援留港长者服务计划”等项目,为长者提供情绪支援和生活服务。这些项目不仅帮助长者重建生活重心,还有效降低了抑郁和社交孤立的风险。
专家建议:科学管理,延缓衰老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的“2023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上,专家建议在香港推广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长者综合护理框架。目前,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已成功测试使用长者综合护理模式,通过早期健康评估与介入,改善银发族身体机能。
具体健康管理方法包括:
规律运动:如“赛马会流金汇”开展的长者健康社区推广计划,结合健康评估与社区照顾,涵盖视觉、听觉、认知、如厕能力、疾病管理、饮食健康等范畴,协助50岁以上人士延缓衰弱与失能。
健康饮食:专家建议增加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控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取量,预防慢性疾病。
心理关怀:鼓励长者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成功案例:从“被照顾”到“自我管理”
76岁的杨女士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社区好帮手 - 支援留港长者服务计划”的受益者。她的两个女儿分别于早年及2019年移民国外,她曾到国外与女儿生活半年,最终选择回港定居。在服务处的帮助下,杨女士重新找回生活乐趣,参与义工活动,不仅改善了情绪,还帮助更多同路人。
香港的退休健康管理经验表明,通过政府、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提升长者的生活质量。正如何敬康议员所说:“无论是惬意慢活,安享晚年,亦或继续展现能力、价值,贡献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是银发族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