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勃《滕王阁序》:千古散文艺术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勃《滕王阁序》:千古散文艺术探秘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8B%83/248912
2.
https://www.sohu.com/a/797058340_121492536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3A09YOC00
4.
https://www.sohu.com/a/781088530_119659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DIBPK20537QWXO.html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UL2F390514PBG0.html
7.
http://www.lubanyouke.com/68097.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7%A2%E6%96%87
9.
https://www.ruiwen.com/wenxue/tengwanggexu/163624.html
10.
http://www.lubanyouke.com/63500.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8B%83
12.
http://hrczh.cass.cn/lszg/lszg_wscl/202404/t20240401_5744454.shtml
13.
https://xueqiu.com/4583899269/260493671

公元675年,年轻的王勃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席间,王勃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不仅展现了王勃非凡的文学才华,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勃,字子安,生于公元650年,是初唐四杰之首。他自幼聪慧,六岁便能作诗,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然而,这位天才少年的仕途却颇为坎坷。他曾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后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虽遇赦免死,但其父也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在探亲途中创作《滕王阁序》,时年仅26岁,正值壮年,却已饱尝人生起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典型的骈体文,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全文大量运用对偶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展现了王勃深厚的文学功底。

意境深远,情景交融

文章在描绘滕王阁周边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到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再到对个人命运的喟叹,王勃以笔为舟,载着读者穿梭于时空之间,体验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01

辽阔壮丽的画意美

登高望景,触景生情,是《滕王阁序》的思路也是线索。王勃打破了传统骈体文精雕细琢、模范山水的旧习,在描绘意境的同时将豪迈的情感融入其中。

比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描绘的是在暮秋九月的景色,根据作者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场景的清冷,但作者描绘的却并不萧条,后边还以此写到了山川、舟楫、闹市、阁楼等,同时用落霞孤鹜、雁声渔歌等加以点缀,一幅色彩鲜明、情境俱佳的图画便展现在眼前,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沉醉在文字之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这句诗中的意象,具有非常典型的季节特征。

其中“落霞”一句中,不仅将动静进行了结合,还写出了寂寥中的欢快,彩霞从天上到地下自由的飘动,孤鹜随着落霞自由翱翔,这是一幅充满了寂寥却又不失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作者将大自然的绮幻展示与世人。

而“秋水”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眼前的水与远方的天融为一体,秋水碧绿天清远,这样一幅水碧天清的静态画面让人感到空旷、深远、浑然一体。

02

悲情世界的人格美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对于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有特色的。用简短的话语,就将自己胸怀大志但却抑郁不得志的形象展示出来。

比如:“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一句,本是有美景、有美酒、有佳宾的“其喜洋洋者矣”的美好场景,但作者却发出了“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样的慨叹。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兴尽悲来”的感受呢?

其一,是为了感慨美好事物的流逝,尽管眼前高朋满座,把酒言欢,但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表达的是古代文人悲怀时的深沉情愫;

其二,感叹宇宙的长远和人生的短暂,抒发在命运面前个人的无能为力;

其三,感言自己的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自己心怀京都,但是关山难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其四,抒发自己虽深陷困境,但绝不甘心沉沦的远大抱负。

面对“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作者并没有自甘堕落,在“老当益壮”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坚毅,“岂效穷途之哭”、“不坠青云之志”将作者的豁达和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不顺,作者并没有在登临之时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反而将对命运的思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出来,处处都显示了王勃伟大的人格之美。

《滕王阁序》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展现了王勃渊博的学识。他能够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融入文中,也使文章更加富有内涵。

03

哲理深邃,思想深刻

在赞美自然、抒发情感的同时,《滕王阁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想。王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时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他既有对英雄豪杰壮志未酬的同情,也有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感慨;既有对人生短暂的哀叹,也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滕王阁序》自问世以来便广受赞誉,被无数文人墨客传颂不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赢得了当时士人的高度评价,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在唐宋八大家等文学巨匠的笔下,《滕王阁序》被反复引用和模仿;在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中也不乏其影响的痕迹。

可以说,《滕王阁序》不仅是中国古代骈体文的巅峰之作,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艺术价值在于,它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融合,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巧妙结合,展现了王勃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坚持,体现了封建时代文人应有的风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