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放养鸡: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养殖新模式
生态放养鸡: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养殖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散养土鸡以其绿色、健康、美味的特点,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水江村,养殖户鲁中中通过生态散养土鸡,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既“保生态”又“富口袋”的“双赢”之路。
生态放养鸡:从传统到现代的养殖革新
生态放养鸡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散养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养殖模式。鸡只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以虫草为食,辅以人工饲料。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散养的生态优势,还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浙江省,生态放养鸡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蛋鸡存栏2089.03万只,同比增加7.73%,鸡蛋产量29.53万吨,同比增加8.82%。在贵州省黎平县永从镇中罗村,村支书吴显艳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养鸡,每月出栏土鸡3000余只,销售土鸡蛋1000余枚,年产值达80多万元。
环保新选择:生态放养鸡的优势
生态放养鸡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与集约化养殖相比,生态放养模式减少了粪便密集度,降低了养殖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这种养殖方式也减少了对抗生素等药物的依赖,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生物发酵床模式是生态放养鸡处理粪便的有效方式。通过人工构建的发酵床由秸秆、麸皮、木屑等有机废弃物构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吸湿性,可以提供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营养和生长环境。鸡只将鸡粪排泄到发酵床上,微生物菌种会迅速对鸡粪进行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待到鸡出栏后,发酵床垫料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使用(经过再次发酵后肥效更佳),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形成有机果蔬。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挑战与机遇:生态放养鸡的未来发展
尽管生态放养鸡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其次,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疾病防控难度相对较高。此外,与集约化养殖相比,生产效率较低,需要更多土地资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全球粮食系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畜牧业占有近60%。而种植供人类消费和供动物食用的农作物之间也会发生粮食与饲料之争 Food vs. feed的情况,这种"全球土地争夺"也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畜牧业,尤其是其中牛肉生产,是热带森林遭受砍伐的主要驱动力,被转化的土地中,大约有80%用于饲养牛群。而自1970年开始的亚马逊雨林砍伐 Deforestation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转化的土地中有91%用于养牛场。
然而,生态放养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它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的需求,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生态放养鸡的环保优势也符合当前全球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
未来,我们应继续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理念,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健康美味的土鸡肉品。同时,也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