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艾滋预防,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艾滋预防,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引用
中国科技网
9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03/content_282441.html
2.
https://xbya.cbpt.cnki.net/WKB3/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3&mid=XBYA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iv-aids/symptoms-causes/syc-20373524
4.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4/06/1129296
5.
http://jzxww.com.cn/conn/2024-12/15/content_300569.htm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46159
7.
https://cdc.fuzhou.gov.cn/zz/crbkz/azb/202410/t20241025_4914667.htm
8.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hiv-aids
9.
https://www.g-medon.com/Item/71269.aspx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发布重要声明,呼吁各国政府加强整合心理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服务。这一呼吁的背后,是大量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尤其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不仅严重影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更会显著降低治疗效果,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01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艾滋病防治

研究表明,抑郁症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一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统计调研显示,我国艾滋病患者抑郁症合并患病率高达53.8%。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感染者同时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为何如此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病毒本身的影响:HIV病毒可以利用毒性蛋白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直接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

  2. 药物副作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依非韦伦,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抑郁症状。

  3. 疾病持续性压力:艾滋病作为目前无法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这种持续的压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4. 社会歧视和污名化:感染者往往面临严重的社会歧视,这种外在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

02

心理问题对艾滋病防治的影响

心理问题对艾滋病防治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显示,存在抑郁的HIV感染者更易出现以下问题:

  • 治疗依从性降低:抑郁会导致失眠、食欲差、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使感染者更容易忘记服药或误解治疗方案。

  • 治疗中断: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感染者放弃治疗,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 病毒载量反弹:心理问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病毒载量升高,增加传播风险。

  • 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的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恢复正常生活。

03

全球研究进展与成功案例

面对这一挑战,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CFAR)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中心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47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开展多项研究项目,重点关注年轻研究人员和资深研究者在艾滋病相关问题上的探索。

在具体干预措施方面,CFAR与费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项目:

  • 过渡性住房计划:帮助面临住房不稳定的患者提高对HIV护理的依从性。

  • 医疗案例管理项目:每年投入约1000万美元,支持生活在HIV阴影下的个体。

  • 心理健康服务整合: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常规艾滋病治疗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些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例如,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和药物调整,许多感染者的抑郁症状得到缓解,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04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基于现有研究和实践经验,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心理健康筛查:在艾滋病常规诊疗中加入心理健康评估,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2. 多学科协作:建立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等多学科团队,为感染者提供全面支持。

  3. 消除社会歧视:通过宣传教育,减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歧视,营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4. 增加资金投入: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确保感染者能够获得必要的心理干预。

  5. 推广创新模式:将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特别是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这一呼吁,再次提醒我们:艾滋病防治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只有全面关注感染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实现“零艾滋”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艾滋病感染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