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利支天在日本佛教中的神秘地位
摩利支天在日本佛教中的神秘地位
摩利支天菩萨在日本佛教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被视为重要的护法神。她不仅具备隐身和消灾的能力,还被武士和忍者信奉为守护神。在日本,许多寺院都供奉着摩利支天菩萨的堂舍,每年都有众多信众前来参拜祈福。
神秘的三面八臂形象
摩利支天菩萨的形象独特而神秘。她通常被描绘为三面八臂的形象,乘坐由七头猪或九头猪拉的车。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她的威严与慈悲,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与宗教意义。
三面分别代表慈悲、愤怒与清净,各具深意。八只手臂分别持有不同的法器,如金刚杵、弓、箭、无忧树枝等,这些法器都蕴含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据说金刚杵代表着无穷的智慧,能够破除一切烦恼和障碍;弓箭则象征着她能够降伏一切邪恶和魔障。
重要的祭祀场所
在日本,许多寺院都供奉着摩利支天菩萨的堂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大寺、禅居庵和宝泉寺。
德大寺是江户初期(宽永年间)慈光院日遣上人所创建,因供奉大摩利支尊天而得名。寺内的摩利支天像是圣德太子亲手制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据古籍记载:“本寺奉安的摩利支天尊形象是圣德太子为拔济众生种种怖畏、免除众生之恐惧感而亲手制作。”
禅居庵则是清拙正澄禅师主持的寺院,也是摩利支天信仰的重要场所。禅师生前十分注重摩利支天,据说他与摩利支天菩萨有非凡因缘。其所主持或居住过的寺院有建长寺、建仁寺、南禅寺、开善寺等,均有供奉摩利支天。
与武士道和忍者文化的联系
摩利支天在日本的信仰与武士道和忍者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她被视为武士阶层的守护神,能够保佑自己免受伤害,并能在战场上不被注意的情况下奇袭敌人。在日本,她被誉为“战神”,具有护身、隐身、得财和赢得争论的功德。
她的咒语和手印被用于增强隐形能力,使其在神明难以察觉的领域中活动。这种隐身和消灾的能力在武士道和忍者文化中尤为重要,使得摩利支天成为武士和忍者的共同信仰。
历史与传说中的地位
摩利支天在日本的历史和传说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清拙正澄禅师(1274~1339)与摩利支天菩萨有着非凡因缘。他是元代临济宗僧,福州连江人,俗姓刘。字清拙。十六岁于开元寺受具足戒,后来又到浙江参学,无论走到哪一个寺院,都被师长称赞为大器之才。
禅师一度去云南鸡足山弘法,修建寺院。1326年受邀请去日本,第二年到京都,备受当时的执政者重视。后来,清拙正澄禅师便长期驻锡于京都寺院,终老于此。1339年,这一年是清拙正澄禅师来日本的第十六年。正月十七日,66岁的清拙正澄禅师留下一首遗偈「毗岚卷空海水立,三十三天星斗湿,地神怒把铁牛鞭,石火电光追不及」,端然而寂。
他留下的流派称为清拙派,或大鉴门徒,乃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禅师生前十分注重摩利支天,据说他与摩利支天菩萨有非凡因缘。其所主持或居住过的寺院有建长寺、建仁寺、南禅寺、开善寺等,均有供奉摩利支天。其中,尤以建仁寺塔头禅居庵最为知名。禅师据传也是圆寂在这个佛堂的,意义非凡。
在传到日本的摩利支天信仰中,以三大摩利支天最为出名,即德大寺、禅居庵、宝泉寺。德大寺是江户初期(宽永年间)慈光院日遣上人所创建。另外,由于寺院供奉大摩利支尊天,所以又称摩利支天德大寺。德大寺其摩利支天像乃是圣德太子亲手制作。古籍记载: “本寺奉安的摩利支天尊形象是圣德太子为拔济众生种种怖畏、免除众生之恐惧感而亲手制作。”之后,传说是圣德太子的御作御像有开运吉祥的利益,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都来参拜,山门突然活跃起来,不知不觉那个门前大街被称作下谷广小路的摩利支天横丁。明治时期,江户被改为东京后,上野的街道被编入了东京市下谷区。这个时候,每月亥日的庙会那天,以摩利支天横丁为中心,有很多摊子鳞次栉比,变得非常热闹。此后,经历战争和火灾,寺院的殿堂两次覆灭,但是,摩利支天像却毫无损毁。
这种信仰不仅在佛教内部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民间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的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能看到摩利支天菩萨信仰的影子。比如在一些地区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摩利支天菩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