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别急着说“懒”,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厌学?别急着说“懒”,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
“我家孩子最近总是说不想上学,每天在家就是玩手机,怎么也叫不动。”“孩子以前成绩挺好的,现在突然变得很懒散,是不是故意跟我对着干?”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往往第一反应是孩子懒惰、叛逆,却很少想到这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行为障碍是主要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自杀已成为15-29岁年龄组的第三大死因。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众多可能导致孩子心理能量低的原因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因素。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在抑郁和躁狂之间剧烈波动。儿童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在某个阶段感到异常兴奋、自信满满,学习成绩上升;而在另一阶段则会情绪低落、懒散无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疾病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约为1.8%,且发病高峰年龄在15-19岁。由于症状复杂多变,很多患者往往要经过9年的时间才能得到准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抑郁发作时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起病年龄很早、起病快恢复也快、食欲增加睡眠偏多、有家族史、童年经历过创伤等。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心境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或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等)。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治疗期(6-8周)、巩固治疗期(4-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2-3年或更长)。研究表明,坚持全病程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风险。
除了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特殊原因,孩子心理能量低还可能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父母的能量状态会直接影响对孩子的看法。能量层级低的父母更容易将负能量投射到孩子身上,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而能量层级高的父母则能以更宽容和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
那么,如何提升父母的能量层级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天补、自补和人补。天补是指多接触自然,通过观赏日落、聆听鸟鸣等方式缓解焦虑;自补则是通过睡眠、运动、阅读等自我调节方式补充能量;人补则是多与正能量的人交往,远离负能量的环境。
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避免过度苛责和高期待,而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心理能量。
总之,当孩子出现厌学、懒散等表现时,家长不应简单归结为懒惰或叛逆,而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也要反思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只有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