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偷袭珍珠港,三大致命失误,导致其看似获胜,实则输的彻底
日军偷袭珍珠港,三大致命失误,导致其看似获胜,实则输的彻底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下,日本联合舰队对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起了突然袭击,史称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的结果:日军在90分钟的时间内,以死亡129人,损失103架战斗机的代价换取了美军2500余名士兵的死亡,350余架飞机、9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损失,战果可谓空前辉煌。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损失图
消息传到美国国内,举国震惊。美国广播电台为此全天候在广播中反复播报:“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更是在议会上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
作为二战中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看似完美的袭击方案却存在不少致命错误,这也是导致后来日本海军在和美国海军较量中再也没有胜出的主要原因。
珍珠港事件现场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所犯下的哪些致命错误。
一、攻击目标选择错误
山本五十六在策划袭击珍珠港时,其主要目标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但是却没有考虑一道将珍珠港的船坞和存储在珍珠港内的450万吨重油列入攻击计划的目标。
太平洋舰队驱逐舰
这是一个严重的战略上选择错误!
试想一下,如果日军在轰炸时把船坞炸了,把450万吨重油也一起点燃了,整个珍珠港将会是一番什么模样?用当时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茨的话来说:
如果日军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450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事实上,在袭击当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没有一艘在港内,也因此躲过了日军详细计划的轰炸。
而躲过一劫的这些航母也成为了日后美国海军攻击日军的急先锋,最终日军的这一行动连最初的目标都没有达成。
二、临时调整作战方案
日军袭击珍珠港的作战方案都是基于美军事先毫无知晓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所制定。直到在攻击舰队出发的前一夜,负责现场指挥攻击的源田突然发现这个方案中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假如美国人有所防备,那袭击该怎么办?
日军指挥官源田
基于这个问题,负责现场指挥的源田临时召集所有参与攻击的飞行员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现场指挥,到时根据情况机动处理。由于时间紧迫,这一会议决策并没有通知到日本联合舰队的高层军官。而正是这一决策,在正式的攻击开始后,引起了不少的混乱。按照预定的计划,日军准备了90架轰炸机,411架鱼雷攻击机,分两队间隔500米进行攻击,这样两队可以攻防互补。
在日军轰炸中沉没的美军战舰
然而实际攻击开始后,攻击机的舰队队列严重出现偏差,两队之间间隔1600米以上,后队看不到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在第一队攻击机投完炸弹后,港内一片混乱,不仅美军乱成一团,在天上攻击的日军飞机也乱作一团,只能乱投炸弹。最后一番轰炸后,日军仅击沉三艘战列舰、命中率只有31%不到。
三、攻击时间选择错误
日军将袭击的时间定在了周日凌晨,而按照美军的军部规则,每个礼拜天,除了少量军人留在军港巡逻外,大部分军人都在夏威夷各处度假休闲。如果日军不是选择在周日攻击,那么美军的伤亡恐将更大。当然,即便如此,美军也是付出了2500名军人的惨重伤亡。
日军攻击停靠在珍珠港内的美军战舰
偷袭珍珠港是日军的一次豪赌,事件后,日本海军暂时空前变得强大,短期内在太平洋上再无对手。但是,珍珠港事件也暴露除了日军在策划方面的严重失误,如果没有上述的失误,事件的结果可能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最终是否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如何影响则不得而知,但至少,整个二战的进程肯定会随此而变化。
由于日军方案的失误,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有所损失,但舰队的根基仍在,愤怒的美国人也因此事件变的空前团结,在全国上下一心,在罗斯福总统的呼吁号召下,太平洋舰队迅速恢复了元气并以更大的决心加入了战争的队伍。
原子弹轰炸后的惨烈景象
随着美国这台战争机器的加入,加速了以德国和日本为中心的轴心国的覆灭。最后,在日本投降前夕,美军给日本本土送去了两颗大蘑菇,以告慰当初死在日军轰炸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