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增城古村落:从旧高埔到吾乡石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增城古村落:从旧高埔到吾乡石屋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3013492_121123883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57664
3.
https://fj.chinadaily.com.cn/a/202408/08/WS66b4e0b6a310054d254ec0ea.html
4.
http://www.moa.gov.cn/ztzl/xnl2024/202407/t20240716_6459063.htm
5.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4-10/25/content_634_871215.htm
6.
http://wglj.gz.gov.cn/gkmlpt/content/9/9496/post_9496869.html
7.
http://www.huizhou.cn/news/newsc_counties/newsc_hz/202407/t20240712_1564259.htm
8.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guangzhou-152-125563824/
9.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209910201.html

增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古城,不仅有白水寨的自然奇观,更藏着许多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其中,旧高埔村和吾乡石屋,一北一南,一传统一现代,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增城的过去与现在。

01

旧高埔村: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旧高埔村,位于增城区中新镇,原名福和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元年(1736年)。作为增城的客家大镇,这里曾是东江流域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福和圩,因西福河而建,曾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福和圩背山面水,右有长道,左有小河流经,不远处有良田千顷,是一块风水宝地。维持了数百年的昌旺。后来因为区域发展的中心渐渐转移到南边的中新镇,福和圩才逐渐没落。

走在旧高埔村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客家先民南迁的时代。村内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如围龙屋、杠屋、堂横屋等,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辉煌历史。其中,坳头村的岗埔围龙屋是广州市仅存的典型围龙屋,而合益村的魏屋则被称为“枕式围龙屋”,其围龙已变成直线。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遗产。

旧高埔村不仅是建筑的博物馆,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这里是增城抗战的重要根据地,拥有34个抗战老区村庄,是增城最多“抗战”老区村庄的地区。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福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02

吾乡石屋:古村落的现代新生

如果说旧高埔村是历史的见证者,那么吾乡石屋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位于增城区派潭镇邓村村的吾乡石屋,由一座拥有20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古村落修复改建而成,是广州唯一的古村落精品民宿。

走进吾乡石屋,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这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让古朴与时尚完美结合。民宿提供多种用餐形式,拥有家庭影院、多功能会议室等设施,可提供团建拓展、婚礼派对等私人定制服务。

吾乡石屋的成功改造,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岭南乡村生活的好去处,更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方式。

03

从保护到开发:增城古村落的新篇章

旧高埔村和吾乡石屋,一个保持原貌,一个活化利用,代表了增城古村落保护的两种不同路径。旧高埔村通过保护性开发,让游客得以一窥历史的原貌;吾乡石屋则通过创新性改造,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都体现了增城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它们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更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如苏轼在《临江仙·送王缄》中所言:“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这些古村落,正是增城人共同的“吾乡”,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与记忆。

增城的古村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们不仅记录了过去,更指引着未来。无论是旧高埔村的坚守,还是吾乡石屋的创新,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岭南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村落,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情与美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