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赋能急诊科:效率提升与患者体验的双重突破
智慧医疗赋能急诊科:效率提升与患者体验的双重突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医院急诊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仅北京市2024年1至5月,互联网总诊疗量就达到64.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9%。面对如此庞大的就诊需求,如何提升急诊效率、改善患者体验成为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医疗和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急诊效率的关键突破口。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推进“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医疗、医保、医药集成服务。患者只需登录“京通”小程序,就能完成挂号、缴费、医疗机构及药店信息查询等操作,真正实现一个入口、一次登录、“三医联动”。目前,北京市已有152家医院实现检验报告线上查询、124家医院实现医疗影像线上查询、59家医院覆盖电子票据。此外,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73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机构252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
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医院的创新举措尤为值得关注。例如,娄底市中心医院通过5G智慧急救平台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创新模式。该平台通过5G传输终端、卫星定位系统、远程视频终端等设备,将救护车与医院紧密连接,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自该系统上线以来,从电话受理到派车平均用时已缩短至3分钟以内,急诊患者院前诊断率达到94.66%,有效提升了急救效率。
智慧医疗不仅优化了急救流程,还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患者只需一个“就诊码”就能完成挂号、缴费、检查预约等全流程操作。医院还引入了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对医疗器械实现“码”上管理,确保每个手术器械从使用到消毒的全程可追溯。
此外,智慧医疗还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远程影像问诊、网络会诊等形式,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共享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让患者在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患者群体,传统的专科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老年医学科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老年医学科能够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关注慢性疾病和老年综合征,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这种诊疗模式与传统专科不同,更注重维持老年人的整体功能状态。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为例,老年医学科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针对老年患者常见的跌倒问题,老年医学科会从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和干预,有效降低了跌倒风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创新,急诊科的效率和患者体验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智慧医疗将更加普及,多学科协作将成为常态,老年医学科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变革不仅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