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试早柚:西双版纳生态种植的创新实践
东试早柚:西双版纳生态种植的创新实践
近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办的“林下种植培训暨专利成果展示”活动中,“东试早柚优质高效栽培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亮点。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西双版纳在水果种植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体现了当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
生态种植:西双版纳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国重要的水果和农作物生产基地。然而,随着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驱动:从林下种植到BLOF技术
为破解这一难题,西双版纳积极探索生态种植新模式。其中,林下种植和BLOF生态种植技术成为两大亮点。
在西双版纳的橡胶林下,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据版纳植物园橡胶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员田耀华介绍,针对目前橡胶种植业“经济收益较低、生态功能较弱”等问题,他们正在探索“分区功能设置、多样模式种植”的方式,发展山地胶园复合种植,构建生态胶园。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技术是百果园集团在西双版纳推广的BLOF生态种植技术。该技术以土壤改良为基础,通过生态方式修复土壤,提高果品品质。百果园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BLOF种植技术,他们已经成功培育出多个高品质西瓜品种,如红盏甘美、纸虎金瓜等,这些产品不仅糖度高、口感好,而且更安全健康。
双重效益: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复合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以百果园的BLOF西瓜种植基地为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西瓜的产量,还提升了品质,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据统计,采用BLOF技术后,西瓜的糖度普遍达到13度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生态效益方面,生态种植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质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多样化的种植结构还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种动植物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
政策支持:为生态农业保驾护航
西双版纳生态种植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不仅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农业发展。
以姚安县为例,该县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将利用6.9万亩林地,种植重楼、板蓝根等多种中药材,并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加工厂房。为支持该项目,政府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供应、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
示范意义:可复制的生态农业模式
西双版纳的生态种植模式,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西双版纳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更为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未来,随着更多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的土地,将继续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