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制造业大市,泉州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研投入持续攀升,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2023年,泉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39.06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居全省首位。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26.38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15.50亿元,同比增长17.4%,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首位。这些数据背后,是泉州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在政策层面,泉州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例如,设立1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联合税务部门推出税收优惠“无忧享”服务,设立泉州市技术创新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同时,泉州还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研发投入工作制度,推出科特派服务小分队,开展精准科技服务,帮助企业快速了解研发投入知识及政策。
智能制造引领转型,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实验室内,一批批专用数控系统正在研发中。这些系统将被应用于鞋服箱包、五金卫浴、石材加工、3C电子等多个领域,为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研究院数控一代研发部部长苏德瑜带领团队,已研发出40多种专用数控系统,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其中,针对箱包企业研发的“双通道十轴箱包加工专用数控系统”,每年都有250-300套的稳定订单。该系统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还使生产成本降低了30%,效率提升了50%以上。
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则聚焦数控系统应用、机械手臂应用、智能化工厂打造三大板块,为泉州企业转型升级赋能。公司总经理郑冰表示,泉州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充满热情,补贴政策、技术迭代引导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政策引领,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泉州出台《泉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泉州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6年培育20个市级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在政策支持方面,泉州可谓诚意满满。例如,对新建100P以上人工智能算力的算力中心给予最高250万元补助;对使用算力资源租用服务的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对入选市级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的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为市级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技术产品的给予10万元补助等。
从“制造”到“智造”,泉州经验启示未来
泉州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引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泉州不仅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泉州的经验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力。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企业要主动拥抱新技术,科研机构要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研发。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