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人民大会堂:新中国十大建筑之首的历史沿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人民大会堂:新中国十大建筑之首的历史沿革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B0%91%E5%A4%A7%E4%BC%9A%E5%A0%82/29472
2.
https://m.sohu.com/a/846911356_121645223/?pvid=000115_3w_a
3.
https://www.sohu.com/a/807735676_120679158
4.
https://www.sohu.com/a/787900513_120631063
5.
https://news.cctv.com/2024/10/05/ARTIpn4RZQMr8sxYXxHj7sK9241005.shtml
6.
https://m.sohu.com/a/839713872_121622927/?pvid=000115_3w_a
7.
https://www.sohu.com/a/769623283_120631063
8.
https://www.sohu.com/a/806933722_121124716
9.
https://www.bjghy.com/m/cont/30/65/1062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9/19/11742065_1130872687.shtml
11.
https://www.cafamuseum.org/exhibit/newsdetail/3419

1958年,新中国成立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为了展现国家建设成就,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建设一批重大建筑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人民大会堂。

这座宏伟建筑的建设过程堪称奇迹。从1958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到1959年9月24日竣工验收,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华侨大厦、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等建筑也相继落成,为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增添了光辉。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过程凝聚了无数智慧和汗水。在设计方案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齐聚北京,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的结构。这个设计不仅能满足一万人同时参会,还能保证无论坐在哪里,都能看到主席台。

在建设过程中,北京市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大会堂占地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需要拆迁的房屋超过4000间。但当老百姓们听说要建造万人大礼堂时,他们纷纷主动搬迁,机关单位也腾出了大量空房,为老百姓提供住处,有些老百姓甚至选择自己另找房子住,不愿麻烦政府。

1959年9月9日晚间,在人民大会堂即将收尾之际,毛主席来到工地视察,这时的人民大会堂还没有正式的命名,毛主席便问道:“你们都是怎么叫的?”人们回答道:“我们都叫它大会堂工地,也有人提议叫‘人民宫’。”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说道:“‘宫’倒是有些封建,我看,不如就叫人民大会堂吧。”就这样,人民大会堂的名称也正式定了下来。

人民大会堂建成后,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其投入使用后的第七年,发生了一起令人意外的事件。

1966年的一天,人民大会堂的外层玻璃被一颗子弹击穿。当时周总理正在接待外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经过调查,这竟然是一起意外事件:李达上将的儿子在打鸟时,不小心射到了大会堂。周总理得知后,既无奈又生气,考虑到这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并非故意为之,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批评教育为主。

这起事件也促使中央出台了更严格的枪支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如今的人民大会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成为了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