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中药调理心肌缺血的新突破
通心络:中药调理心肌缺血的新突破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领衔研发的中药方剂“通心络”,在最新研究中展现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显著疗效。这一突破不仅为心肌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更彰显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价值。
循证医学验证:通心络的科学之路
在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分享了通心络的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通心络在治疗颈动脉斑块方面效果显著,且其作用机制独特,既不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也不通过抗炎途径,而是可能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改善微循环功能。
这一发现源于张运院士牵头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CAPITAL)研究”。该研究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排除了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的干扰,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独特作用机制:微循环保护的突破
通心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微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着组织和细胞的供氧和营养。然而,由于微血管直径小于500微米,传统的影像学技术无法直接观察,这使得微循环领域的研究一直面临挑战。
通心络通过改善冠脉血流储备(CFR)这一微循环功能的金标准指标,展现了其在微循环保护方面的显著效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解读《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时指出,通心络能够保护内皮细胞,抑制斑块形成,同时改善微血管功能,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临床应用:多领域疗效获权威认可
《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汇集了40多位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的智慧,对通心络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给予了15条推荐意见。其中,通心络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获得8个Ⅰ类专家推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获得9个A级证据,成为首个在该领域获得Ⅰ/A类推荐的创新中药。
此外,通心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显著疗效。一项纳入2007例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
中西医结合:协同增效的新模式
通心络不仅可单独使用,还能与西药联合应用,形成优势互补的治疗方案。例如,在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能进一步抗凝抑栓,减少阿司匹林抵抗,同时降脂抗炎,协同增效。这种“金三角”方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安全性与前景:长期应用的可靠选择
多项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长期服用。它不仅能减少胃部不适,降低西药副作用,还被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使用。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心络等创新中药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心络的成功研发和临床应用,不仅为心肌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更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