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血管专家解读:中药如何科学预防心肌缺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血管专家解读:中药如何科学预防心肌缺血?

引用
百度
6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11481040248493241128
2.
https://www.ylyy.org/index.php/index/news/detail.html?id=450
3.
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2408/t20240820_3777523.html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7322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5488
6.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46942.html

心血管专家指出,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机制,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专家也强调,中药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同时要重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除了西医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外,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在中医理论中,心肌缺血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及中成药

单味中药

  1.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心肌缺血。现代研究证实,丹参能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2. 红花: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常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

  3.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研究表明,三七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4. 黄芪: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改善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心肌缺血患者。

  5. 葛根:利水消肿,减轻心脏负担,适用于心悸、胸闷等症状。葛根素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中成药

  •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 脑心通胶囊: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丹参、当归等,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 麝香保心丸:含麝香、人参提取物等,具有芳香温通、强心镇痛的作用,能快速缓解心绞痛。

  • 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等组成,能调节血脂、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缺血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一位61岁男性患者因三条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其中前降支狭窄达99%)入院治疗。在支架介入手术前,医生先给予中药调理,使用通络益气、祛痰泄浊的方剂,改善了患者的胸闷症状。术后继续应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患者不仅症状消失,心室射血分数也明显好转,左心室恢复正常大小。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方面效果显著,但专家也指出,中药使用需谨慎:

  1. 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中药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服用才能见效,不能期望立竿见影。

  3. 对于急性发作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采取西医干预。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与西药产生不良反应。

通过合理使用中药,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肌缺血。但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药。同时,应重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为心血管健康提供全面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