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大揭秘:如何科学喂药?
儿童用药大揭秘:如何科学喂药?
近期,一则关于儿童用药安全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江苏省宜兴市一位爸爸因搞错退烧药剂量,导致孩子入院抢救。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用药安全的警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能力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因此,科学喂药对于保障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用药安全的基本原则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给孩子用药,我国食品药物管理署提出了“五要五不”原则:
五要:
- 核对药袋资讯:确认姓名、药名与数量无误,以免领错药。
- 正确给药技巧: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避免误服。
- 注意不良反应:若服药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 记录过敏药物:如孩子对某药过敏,需记录并告知医师。
- 咨询医师或药师:对药品有疑问时,应先询问专业人员。
五不:
- 不自行购药:儿童用药需依专业建议,勿自行购买或使用成人药品。
- 不随意停药或调剂量:病情好转也应依指示完成疗程,特别是抗生素。
- 不任意放置药品:药物应放在孩童无法取得的地方,依指示储存。
- 不使用剩余药品:未用完的药品可能变质,勿自行再用。
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
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这种做法可能影响药效。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果汁的酸性也可能影响药物吸收。正确的做法是用温开水送服。
随意调整用药剂量: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症状好转就自行减量,或者忘记服药后加倍补服。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治疗效果不佳。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用药。
擅自打开胶囊服用:有些家长觉得胶囊太大,就将药粉倒出来冲服。这样做可能破坏药物的剂型设计,影响药效。如果孩子确实无法吞咽,应咨询医生是否有其他剂型可选。
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应选择儿童专用药物,按照体重或年龄计算剂量。
用普通感冒药代替退烧药:有的家长会将感冒药当作退烧药使用,这是非常危险的。感冒药和退烧药的作用机制不同,不能混用。
科学喂药的具体方法
选择合适的剂型:优先选用儿童专用剂型,如颗粒剂、混悬液等。这些剂型更容易被儿童接受,也便于控制剂量。
使用专用喂药工具:对于婴幼儿,可以使用喂药器或滴管。使用前确保工具清洁,按照说明书或医嘱量取准确剂量。
注意服药姿势:大多数口服药物应在直立或端坐姿势下服用。卧床的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
控制用水量:一般颗粒或粉末药剂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特殊药物需遵医嘱调整用水量。
观察用药反应: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建立家庭小药箱
为了应对儿童常见疾病,建议家长准备一个家庭小药箱,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药品选择:备一些常用的儿童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等。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
储存条件: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儿童触及。
定期检查:定期清理药箱,丢弃过期或变质药品。
遵医嘱使用:即使有常用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意用药。
儿童用药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掌握科学的喂药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