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春季校园甲流防控指南
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春季校园甲流防控指南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类传染病进入高发季,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在校园内传播速度快。云南省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常利涛提醒,师生应戴口罩、做好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学校需加强管理,落实晨午检制度,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师生防护意识。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甲流在校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
甲流的基本知识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至40℃)、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可伴有畏寒、寒战。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发展为肺炎、脑炎、心肌炎,诱发多器官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甲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 在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还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校园甲流防控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后。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戴口罩与减少聚集: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前往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区域,以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和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提高身体抵抗力。
室内通风与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对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随后立即丢弃并洗手,减少飞沫传播。
学校管理措施
落实晨午检制度:学校应每日进行晨午检,监测学生体温和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环境消毒:对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场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
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普及甲流防控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在甲流高发期,尽量减少或取消大型集会、文体活动,避免人员过度集中。
建立疫情报告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实用预防建议
家庭常备药物:建议家庭常备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如右美沙芬)以及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但需注意,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滥用。
日常防护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对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
合理膳食与充足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可以带孩子去接种流感疫苗,为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 学会自辩甲流:记住“一烧二痛三乏力”的口诀,发现孩子高热,及时处理,抗原自测或就医检查,一但中招,尽早服用抗流感药物,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控制,宝宝少受罪,同时减少病毒传染给同行人,尽量避免旅行计划泡汤的可能。
甲流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