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VS科学清洁:谁才是耳朵救星?
采耳VS科学清洁:谁才是耳朵救星?
近年来,“古法采耳”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许多人为了享受其带来的快感而频繁光顾采耳店。然而,这种看似放松的方式却可能对耳朵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听力受损。
采耳的危害:从舒适到隐患
王小姐是一位白领,平时喜欢掏耳朵。前阵子耳道出现瘙痒,她掏耳朵更频繁了,并出现耳痛不适。王小姐自行购买“氧氟沙星滴耳液”使用,耳痛得到改善,但耳道内却瘙痒愈发明显,瘙痒难耐、耳内渗液增多,并出现了耳闷胀感,她挖耳清理出的分泌物内还混有细小的黑色颗粒样物,随后前往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外耳道皮肤感染。它通常由念珠菌、曲霉菌等常见真菌引起。这些真菌平时大多就存在耳道皮肤表面,生长不活跃,但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耳道正常菌群屏障受损时,它们就会趁虚而入,占优势生长,导致外耳道皮肤真菌感染。
采耳店的采耳工具往往都没有经过规范消毒和灭菌,多人共用下非常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真菌。如果采耳工具上附着有真菌,特别是采耳时有皮肤局部破损时,就更容易出现耳道内真菌的种植,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耳内瘙痒、疼痛、闷胀感以及听力下降等。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道内分泌物增多,甚至混合细菌感染,出现明显耳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逐渐加重,波及鼓膜和中耳,甚至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科学清洁:正确护理耳朵
与采耳相比,科学清洁耳朵的方法更加安全有效。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清洁方法:
洗耳法: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将其滴入耳朵中并静置约5分钟,然后轻轻倾斜头部将溶解的耳垢流出来。这种方法能够软化和清除耳垢,而且安全而温和。
擦拭外耳道:使用柔软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周围的耳垢和污垢。切记不要将物体插入耳道。
定期理发:保持耳朵周围的毛发整齐修剪,可以减少耳垢堆积的可能性。
保持适当的耳道湿润:干燥的耳道容易产生干性耳垢,因此保持耳道湿润非常重要。您可以使用耳用植物油或专门的耳道滴剂来保持适当的湿润。
忌烟酒:过度饮酒和吸烟可能会干扰耳朵的正常功能,增加耳垢堆积的风险。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良好的耳朵护理习惯。
耳朵痒的正确处理方式
耳朵痒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外耳道湿疹、炎症或真菌感染等。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外耳道湿疹:可使用激素类药膏(如糠酸莫米松)或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片),同时保持耳部干燥清洁。
细菌感染: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有效缓解症状。
真菌感染:需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并定期清理耳道。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
- 止痒药物:炉甘石洗剂或醋酸氟轻松乳膏。
- 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或盐酸西替利嗪片。
- 其他:复方酮康唑乳膏、地奈德乳膏等。
如果耳朵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结语
耳朵的健康不容忽视。过度清洁反而可能导致感染,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是预防和治疗耳部疾病的关键。让我们摒弃错误的清洁习惯,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耳朵,享受清晰、美妙的声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