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重塑全球经济动能的纽带
中欧班列:重塑全球经济动能的纽带
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9万列,发送货物2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和9%。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串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中欧班列的强劲活力,更体现了中国与全球贸易活动的紧密联系。
从“渝新欧”到“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的崛起之路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出发,开启了中欧班列的历史篇章。短短十余年时间,中欧班列从最初的单一线路发展成为覆盖亚欧大陆的庞大物流网络。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3座城市,累计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
中欧班列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优势。相比海运,中欧班列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四分之一;相比空运,运输成本仅为五分之一。这种兼具时效性和经济性的运输方式,使其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
稳定供应链的“压舱石”
在全球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今天,中欧班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中欧班列在中、欧间运输费用仅为空运1/5、运输时间约是海运1/4,且准时可靠、稳定性高。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0多列,境内外运输时效得到可靠保障。
以黑龙江至荷兰的中欧班列为例,该班列将两地间货物运输时间从海运的40天缩短至15天,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二。哈欧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邢仁大表示,中欧班列时效快,比海运及海铁联运所用时间少。同时,黑龙江至荷兰中欧班列线路成功开行后,也可以把哈尔滨作为一个货源的集结中心,承运全国的货物,在哈尔滨集结发往俄罗斯和欧洲。
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纽带。据统计,中欧班列已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增就业超过10万人,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开行创造了超过1万个新工作岗位,为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展望:打造全球经济新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欧班列已覆盖欧洲25个国家的220多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专家预测,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及中欧经贸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中欧班列的“织线成网”将更加完善,服务也将更加多元,覆盖国家作为全球经贸新增长极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将成为中欧深化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平台。它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还加强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随着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中欧班列将发挥巨大潜力,在推动国际贸易繁荣、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构建物流体系全球化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东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