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养猫或增精神分裂症风险,专家解读弓形虫感染影响
最新研究:养猫或增精神分裂症风险,专家解读弓形虫感染影响
2024年12月,澳大利亚昆士兰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发表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养猫可能会使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猫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伴侣之一,其潜在风险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最新研究:养猫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相关
这项研究综合分析了过去44年中来自11个国家的17项研究,发现养猫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团队指出,在调整协变量后,接触猫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
这一发现并非首次提出。早在1995年,就有研究指出养猫可能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有关,认为弓形虫感染可能是关键因素。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发现在特定年龄段(如9-12岁)养猫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有关,而其他研究则未发现这种关联。
弓形虫:潜在的罪魁祸首
弓形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寄生虫,长度仅有白细胞大小,主要在猫的肠道内生活。它的生活周期需要两个宿主,中间宿主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终宿主则为猫和猫科动物。
弓形虫不会影响猫的生物功能,但对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它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这种寄生虫已与人格变化、精神症状的出现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有关。
201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的一项涵盖50项研究的回顾性研究表明:
- 弓形虫IgG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及物质成瘾患者中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 疾病发作前血清学阳性及血清学水平对于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显著影响;
- 在控制偏倚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较高的弓形虫感染率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的争议与局限性
尽管研究发现养猫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研究团队也承认,其中一些研究的样本质量不高,且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证明因果关系。
此外,养猫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宠物疗法在临床上已被用于辅助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具有积极的心理健康效应。另一方面,弓形虫感染确实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科学建议:降低风险的措施
对于养猫人士来说,不必过度恐慌。以下是一些科学建议,可以帮助降低潜在风险:
- 避免猫咪食用生肉,减少弓形虫感染的机会;
- 每天及时清理猫砂,处理粪便时戴手套,并彻底洗手;
- 定期带猫咪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 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应避免接触猫粪便;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洁消毒生活环境。
总之,虽然最新研究发现养猫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但这种关联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养猫人士无需过度担忧,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继续享受与猫咪相伴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