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荐:眼保健操防近视新指南
教育部推荐:眼保健操防近视新指南
2024年9月,教育部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特别强调了眼保健操在预防近视中的重要作用。方案要求全国中小学全面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包括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眼保健操的关注和讨论。
眼保健操到底对预防近视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眼保健操的正确操作方法
眼保健操是一套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和肌肉来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的操练方法,尤其适合长时间用眼的人群。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
准备动作
- 放松身体:轻闭双眼,坐姿端正,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
- 深呼吸:缓慢吸气和呼气,帮助身心进入放松状态。
正式操作(每节四个八拍)
- 按揉攒竹穴
- 位置: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 手法:双手大拇指按压穴位,其余手指自然放置于额头,有节奏地按揉。
- 按压睛明穴
- 位置:鼻梁两侧,靠近眼角的凹陷处。
- 手法:双手食指轻轻按压穴位,其他手指握拳,上下按压。
- 按揉四白穴
- 位置: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 手法:中指按住鼻翼两侧,食指找到穴位后按揉,力度适中。
- 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
- 位置:外眼角与眉梢之间向后约三厘米的凹陷处。
- 手法:先按揉太阳穴,再用食指第二节从眉头刮至眉梢。
- 按揉风池穴
- 位置:颈后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
- 手法: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穴位,头部可稍前倾以增加舒适度。
- 揉捏耳垂脚趾抓地
- 位置:耳垂正中及脚趾。
- 手法:一手揉捏耳垂,同时双脚脚趾做抓地运动,配合节奏进行。
注意事项
- 卫生:做操前需清洁双手,避免感染。
- 力度:按揉时力度要适中,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 禁忌:如有眼部急性炎症或传染病,应暂停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的科学依据
传统穴位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的推拿、穴位按摩,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规范的眼保健操,可以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达到刺激神经、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松弛眼部肌肉、缓解眼睛疲劳的目的。做操时,注意清洁双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感觉到酸胀感为宜。
临床研究表明,与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其他科学护眼建议
除了坚持做眼保健操,以下这些科学护眼方法也非常重要: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科学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积达到14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户外活动的关键是“户外”,即便是阴天也有视力保护效果。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阅读时,要保持合理近处用眼距离,建议大于30厘米用眼,相对越远对眼睛越好。书写姿势建议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即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尺以上,身体与课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握笔时手指尖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连续用眼20分钟,建议休息远眺几分钟,即“3个20”,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抬头远眺至少20秒以上。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屏幕较大且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并尽量远距离观看。建议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约一臂远),观看手机的距离不小于40厘米。自觉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减少非学习目的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建议0—3岁幼儿尽量不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睡眠对近视发生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人类的眼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睡眠紊乱可能会扰乱或中断控制眼球正视化生长过程的调控机制。建议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睡眠时长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不低于8小时。
均衡饮食:建议均衡饮食,少吃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注意多样化饮食,引导孩子多吃水果蔬菜,摄入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也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等,还可适量补充鱼油。
结语
眼保健操作为预防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认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保护视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帮助他们远离近视的困扰,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