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IPv6单栈技术新突破: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
清华大学IPv6单栈技术新突破: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
2024年12月,中国电信携手清华大学等机构发布的“基于IPv6的新型网络架构”成果显示,采用单栈技术后,支撑核心网络路由转发表规模可从双栈网络的130万条减少到IPv6单栈的30万条,SAVA-X支持域间源地址验证计算开销降低约90%,在电信大科创装置的验证中,域内域间源地址验证架构协议(SAVNET)对伪造IPv6源地址的阻断率达到100%。
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及其团队在IPv6单栈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李星教授是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建设的开拓者之一,1994年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99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CERNET-6BONE。他带领团队发明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创造性地解决了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挑战。
李星教授的贡献得到了国际认可。2024年11月,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21届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大会上,他被授予2024年度乔纳森·波斯塔尔奖,这是国际互联网界的最高荣誉奖项。国际互联网协会在颁奖词中表示:“李星教授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之一,他深耕IPv6领域,为中国、亚太地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IPv6单栈技术的突破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中国电信已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之间实现了国内首个跨运营商之间的100G的IPv6单栈网络互通。这一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23年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并在IETF引领IPv6单栈系列标准制定,为全球互联网演进和安全贡献了中国方案。
随着5G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IPv6单栈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清华大学与电信研究院的合作成果为大型网络向IPv6单栈演进提供了可行方案,不仅优化了网络性能,还提高了安全性,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