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黑话入侵校园:当“芭比Q”写进作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黑话入侵校园:当“芭比Q”写进作文

引用
虎嗅网
11
来源
1.
https://m.huxiu.com/article/3963659.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government/20241212/d84f735dcc7d4c9ab29b5216f50c0879/c.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A04SM0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3A042EV00
5.
https://www.cac.gov.cn/2024-10/11/c_1730337883698872.htm
6.
https://edu.sh.gov.cn/yywz_yysh/20241022/a2d332550bb6489bb0da0651fd1f48ba.html
7.
https://www.dwclearning.com/showcase/testimonial
8.
http://www.news.cn/government/20241106/ccf775c5b038438cbffe8a14410cbcb7/c.html
9.
https://m.caijing.com.cn/article/359503?target=blank
10.
https://www.jswx.gov.cn/chuanbo/tongxinyuan/202410/t20241021_3514144.shtml
11.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1/30/125984965.html

“完了,芭比Q了!”“老爸真是666啊!”这些看似随意的网络黑话,正悄然渗透进校园,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日常交流中。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王丽,对此感到十分担忧。她发现,尽管反复强调作文禁止使用网络语言,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些网络黑话“情有独钟”。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中国教育报》此前发起的一份线上调查显示,超过83%的参与者表示,发现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使用网络烂梗;75%的参与者明确表示,对这种现象感到反感,但似乎又无计可施,需要全社会加以警惕,共同应对。

网络黑话的多重影响

网络黑话的流行,不仅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对其价值观和社交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指出,网络黑话是在互联网空间中,某一特定群体基于交际需要自发创造的语言表达体系。当这些具有特定语境的网络黑话脱离虚拟空间,进入现实生活时,可能会对学生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乃至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俊表示,网络烂梗的“入侵”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对规范汉语的掌握,可能导致畸形的语言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强调,网络黑话的流行令人担忧,不仅体现在表达低俗化、品位下降,还在于其可能导致年轻人过早接触被解构的经典,从而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经典。

校园里的“黑话”现象

在一些校园里,网络黑话已经成为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在课上发言后,会听到同学用“6”来引发嬉笑;如果同学没有回答上来问题,可能会听到“栓Q”或“芭比Q了”这样的评价;而当同学受到老师表扬时,则可能会有“YYDS”这样的回应。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带有攻击性、挑衅意味的表达方式甚至导致同学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摩擦。周妍教授在小学门口接孩子放学时,就发现小学生聊天时频繁使用“你个老六”这样的网络语言。这些缺乏内涵、甚至带有攻击性的网络黑话,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正常交流和人际关系。

多方协同应对挑战

面对网络黑话入侵校园的挑战,教育部已采取行动。2024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该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等重点环节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专家建议,学校和家庭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网络语言专题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局限性。家长则需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文化,避免过度沉浸在网络黑话中。

培养健康网络素养

专家建议,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是应对网络黑话挑战的关键。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语言使用观念。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规范用语的重要性。家长则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共同观看优质节目等方式,提升孩子的语言审美能力。

此外,社会各方也应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网络平台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减少低俗、恶趣味内容的传播。媒体可以开展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的科普宣传,倡导文明用语用字。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网络黑话的流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数字化时代健康地成长,既享受网络文化的乐趣,又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