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良格到辽宁舰:一艘航母的逆袭之路
从瓦良格到辽宁舰:一艘航母的逆袭之路
1985年12月6日,苏联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内,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正在紧张建造中。这艘被命名为“瓦良格号”的航母,是苏联第三代航空母舰的二号舰,也是苏联海军最雄心勃勃的海上力量象征。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的巨变,这艘承载着苏联海上雄心的巨舰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1992年,已完成68%的瓦良格号因资金短缺被迫停工,随后退出了俄罗斯海军建制,被遗留在乌克兰。
1995年,乌克兰因经济困境决定出售这艘未完工的航母。经过多方竞购,1998年4月,中国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中标购得瓦良格号。然而,这艘巨舰的回国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土耳其的阻挠,瓦良格号在黑海海峡滞留了16个月,最终不得不绕道非洲,历时4个月、航行15200海里,才于2002年3月3日抵达大连港。
2005年4月,瓦良格号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改造之旅。经过7年的精心改造,这艘承载着中国海军航空母舰梦想的巨舰焕然一新。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成的瓦良格号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16。
辽宁舰的服役开启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新篇章。然而,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初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方面,中国海军最初采用了“改装模式”,即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改装训练。这种模式虽然能快速形成战斗力,但也存在选拔范围小、培养周期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海军开始探索更加高效的“生长模式”,直接从新飞行学员中选拔舰载机飞行员,并由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进行“传帮带”式教学。2020年,首批采用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成功通过航母资质认证,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
2018年8月,服役6年的辽宁舰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返厂维修改造。此次改造历时数月,对舰岛、弹药抛弃坡道、着舰装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后的辽宁舰不仅提升了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还优化了舰载机的起降效率。
从苏联的“瓦良格号”到中国的“辽宁舰”,这艘巨舰见证了两个大国海上力量的兴衰更迭。如今,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不仅是中国海上力量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国走向深蓝、建设强大海军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