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怕冷?补充这三种营养就够了!
冬季怕冷?补充这三种营养就够了!
冬天到了,很多女性都开始感到手脚冰凉。其实,通过饮食改善怕冷体质并不难。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鱼、禽、蛋、肉、大豆、奶)、补铁食物(如瘦牛肉、瘦羊肉、动物肝脏)以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全谷类、发酵食品),可以帮助提升身体产热能力,让你不再怕冷。此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马军也推荐泡脚、适当运动和食疗来缓解冬季手脚冰凉的问题。试试红糖姜茶或当归生姜羊肉汤,温暖你的整个冬天吧!
为什么你会感到寒冷?
在探讨如何改善怕冷体质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寒冷。怕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
- 肌肉量与代谢:肌肉多的人产热能力强,更抗寒;而瘦人或肌肉较少者易怕冷。
- 脂肪分布:虽然脂肪有保温作用,但过多的白色脂肪并不产热,反而影响新陈代谢,导致畏寒。
- 贫血:缺铁等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引发怕冷症状。
-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减患者因代谢降低常感到寒冷,并伴有疲劳、体重增加等症状。
- 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可致肢体血液循环差,出现怕冷、麻木等情况。
中医认为怕冷与阳气不足有关,分为外感风寒和内伤两类:
- 外感风寒:风寒侵袭肌表,闭塞腠理,导致卫阳郁遏,出现恶寒发热。
- 内伤杂病:阳气虚衰或阴阳失调,使形体失于温煦,表现为持续怕冷。
三种营养素,温暖你的冬天
- 蛋白质:身体的“小火炉”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结构成分,也是产生热量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蛋白质的产热效应最高,可达30%。这意味着当你摄入蛋白质时,身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消化和代谢它,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推荐摄入量:健康的年轻成年人每天摄入0.55-0.6克/千克体重的蛋白质即可维持中性氮平衡。推荐膳食补给量蛋白质为每天0.8克/千克体重,对18岁以上男女包含了一定的安全余量。
优质蛋白质来源:
- 动物性蛋白质:牛奶、牛肉、鸡肉等,含有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
- 植物性蛋白质:豆类、谷物、大豆制品、坚果和种子,需要搭配食用以获取完整氨基酸
- 铁元素:血液的“暖宝宝”
铁是制造红血球的必要元素,对于预防贫血和改善怕冷非常重要。铁元素可以帮助血液更好地运输氧气,从而提高身体的产热能力。
富含铁的食物:
- 红肉:瘦牛肉、瘦羊肉
- 植物性食物:黑芝麻、红豆、海藻、红莧菜
- 动物肝脏:富含铁和维生素A
小贴士: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兰花、青椒、芭乐、奇异果、柑橘类水果)可以提高铁的吸收效率。
- B族维生素:代谢的“助推器”
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食物产生热量。例如,维生素B1(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维生素B2(核黄素)和维生素B3(烟酸)参与能量产生,维生素B6参与蛋白质代谢,维生素B12和叶酸对红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 薯类:土豆、红薯等,富含维生素B1、B2等多种B族维生素
- 全谷类:糙米、燕麦等
- 发酵食品:酸奶、发酵豆制品
- 肉类:瘦肉、鸡肉
实用冬季养生小贴士
除了通过营养补充来改善怕冷体质,还有一些实用的生活小贴士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寒冷天气:
- 保暖措施
- 注意头、颈、背、腰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凉
- 穿着保暖性好的衣物,如羽绒服、羊毛衫
- 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保持身体温暖
- 健康饮食
- 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以及各类豆制品
- 适量增加一些滋补食品,如枸杞和红枣
- 每天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
- 适度运动
- 选择温和的室内运动,如瑜伽或健身操
- 如果喜欢户外活动,建议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散步或慢跑
- 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避免着凉感冒
- 保持良好心态
- 多和朋友家人聊天聚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 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阅读等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定期体检
- 寒冷的冬天,容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定期的健康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你可以轻松改善怕冷体质,享受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记住,改变需要时间,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现在就开始行动吧,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