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传奇人物:从总设计师到建筑大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传奇人物:从总设计师到建筑大师

引用
网易
12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0O136Q053802OX.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20240929/3066c15446594855bcaec493fe8eadda/c.html
3.
http://www.ce.cn/cysc/jtys/gonglu/202410/03/t20241003_39158266.shtml
4.
https://www.sohu.com/a/828938264_121106875
5.
http://www.news.cn/science/20240929/6b90b7f39fc54d42a6c58ab4be35ef82/c.html
6.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13859/%E5%90%8D%E5%BB%BA%E7%AD%91%E5%B8%88%E5%9C%A8%E9%A6%99%E6%B8%AF%EF%BD%9C%E8%A7%A3%E6%9E%84%E6%B8%AF%E7%8F%A0%E6%BE%B3%E5%A4%A7%E6%A1%A5%E9%A6%99%E6%B8%AF%E6%97%85%E6%A3%80%E5%A4%A7%E6%A5%BC%20%E8%8A%82%E8%83%BD%E8%AE%BE%E8%AE%A1%E5%9C%A8%E7%BB%86%E8%8A%82
7.
http://doc.sina.cn/?id=comos:fxeuwws6478970
8.
https://news.sina.cn/znl/2024-09-29/detail-incqvaiw3541195.d.html?from=wap
9.
http://www.lq08.cn/xwxx2.html
10.
http://www.news.cn/gangao/20240429/73c732e2d5f34e17b6eaa582a4b47d71/c.html
11.
https://www.gdzz.gov.cn/zdzt/dqzjcyxggpy/content/post_21213.html
12.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412/10/139997_54759053.htm

港珠澳大桥,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横跨伶仃洋,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紧密相连。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不仅是一项宏伟的基础设施,更凝结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传奇人物的故事,感受他们如何用汗水和才华铸就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

01

总设计师孟凡超:与桥结缘40载

“桥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家说我是桥痴,痴迷已经到不能自拔了。”这是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调剂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孟凡超与桥梁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40多年来,他主持、参与了20多座国家级特大型桥梁的设计,见证了中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跨越。

2004年,当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任务落在孟凡超肩上时,这位经验丰富的桥梁设计师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伶仃洋上,灰蒙蒙白茫茫一片,如何在不影响珠江口繁忙航道通行、不破坏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生态的前提下,找到最佳设计方案?孟凡超几乎跑遍了伶仃洋西岸的所有海岛,经过无数次的论证和优化,最终确定了“搭积木”式的建设方案。

这种创新性的建设方式让中国桥梁建造摆脱了传统的土办法,不仅提高了施工精度,还大大缩短了工期。然而,这样的成就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的反复推敲。孟凡超曾因长期疲劳而大病一场,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认准的事必须干,而且一定要做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这份执着与担当,正是中国工程师精神的最好诠释。

02

技术支撑负责人李松:攻克世界级难题

如果说孟凡超是港珠澳大桥的灵魂人物,那么李松就是这座大桥得以矗立在伶仃洋上的技术守护者。作为港珠澳大桥技术支撑工作负责人,李松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李松提出了多项创新技术,如超长大直径钢管打设控制技术、大节段钢箱梁无存梁托架整体安装技术等。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更为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李松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悬索桥AS法施工成套关键技术和装备,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时15年,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神奇力量。而李松和他的团队,正是这股力量的重要推手。他们的努力不仅为二公局赢得了国际声誉,更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03

建筑大师罗杰斯:打造香港口岸地标

当我们把目光从大桥本身转向其配套设施时,不得不提一位国际建筑大师——理察·罗杰斯。这位获得过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奖的英国建筑师,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旅检大楼的设计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旅检大楼的波浪形天幕屋顶与香港国际机场的建筑风格有几分相似,这并非巧合。罗杰斯与机场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曾是耶鲁大学同窗,并共同创立了“Team 4”建筑团队。虽然两人后来分道扬镳,但相似的设计理念依然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罗杰斯的设计以高科技派风格著称,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旅检大楼明亮宽敞的室内空间、简洁清晰的通行路线,不仅加快了旅检流程,更提升了旅客的体验。这座建筑本身,已成为港珠澳大桥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4

结语:致敬建设者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从总设计师孟凡超到技术负责人李松,再到建筑大师罗杰斯,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奉献,创造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正如孟凡超所说:“桥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建设者而言,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成果,更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是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深情奉献。

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伶仃洋的壮丽景色,更能看到中国工程师的智慧结晶,感受到他们为实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这座大桥,不仅是连接三地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丰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