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肺结节最新诊疗指南发布!
多发肺结节最新诊疗指南发布!
近年来,随着CT技术和肺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有双肺多发小结节。据统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胸部CT,在不同人群中的肺结节总检出率达29.89%[1],而在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7.31%[2]。面对如此高的检出率,如何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这些结节,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最新诊疗指南发布
2025年,由上海十院李明团队执笔的《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多发磨玻璃结节的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诊疗依据。
诊断技术新进展
在诊断方面,低剂量CT(LDCT)仍然是最常用的筛查工具。研究显示,LDCT能将肺癌死亡率降低20%[3]。然而,其假阳性率高达23.3%,且对直径小于1.0cm的结节判断能力有限[4]。因此,临床上常联合使用18F-FDG PET/CT,通过观察结节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来判断良恶性,SUVmax≥2.5时需考虑恶性可能[5]。
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也为肺结节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CFDA批准的7种肿瘤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在肺癌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肺结节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6]。
治疗技术突破
在治疗方面,传统的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手段,但随着技术进步,微创消融技术逐渐成为新的选择。上海十院李明团队研发的Lung-Mapper导航冷冻消融技术,实现了对肺结节的精准定位和微创治疗。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特别适合多发性磨玻璃结节患者、手术高风险人群以及特殊类型肺磨玻璃结节的治疗。
专家建议
专家提醒,发现肺结节后应避免三个误区:一是过度焦虑紧张,迫切要求切除;二是存在逃避和侥幸心理,没有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三是病急乱投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如果选择观察,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妥善保管以往CT影像资料,以便复查时医生观察比较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长期暴露在有害环境下的人、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更应高度重视,定期进行筛查。
结语
多发肺结节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随着最新诊疗指南的发布和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肺结节的诊疗水平将不断提高,患者的预后也将越来越好。但无论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始终是应对肺结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肺结节研究进展》
[2] 《3毫米肺结节4年暴增4倍,上海专家一招化险为夷》
[3] 《肺结节研究进展》
[4] 《肺结节研究进展》
[5] 《肺结节研究进展》
[6] 《肺结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