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州西湖:浙江旅游的永恒经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西湖:浙江旅游的永恒经典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1311165_12149253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D%E5%B7%9E%E5%B8%82%E6%9D%AD%E5%B7%9E%E8%A5%BF%E6%B9%96%E9%A3%8E%E6%99%AF%E5%8C%BA/65000333
3.
https://hotels.ctrip.com/hotels/425546.html
4.
https://www.sohu.com/a/815352491_121124404
5.
https://you.ctrip.com/travels/hangzhou14/4127967.html
6.
https://westlake.hangzhou.gov.cn/col/col1598539/index.html
7.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hangzhou-14-123950492/
8.
https://www.hangyouquan.com/strategy/westlakestrategy.html
9.
https://www.toojd.com/article_51.html

杭州西湖,这颗镶嵌在人间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作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01

自然之美:四季如画的西湖

西湖之美,美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阴晴雨雪独有情韵。

春日苏堤:桃红柳绿映湖光

春天的西湖,以“苏堤春晓”最为著名。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寒冬过后,苏堤两侧的桃花盛开,柳树抽芽,湖面波光粼粼,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漫步苏堤,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夏日曲院:荷香四溢醉人心

夏日的西湖,以“曲院风荷”最为迷人。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与岳飞庙相邻。南宋时,这里曾是一座官家酿酒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每到夏日,荷花开满池塘,微风拂过,酒香荷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

秋日花港:枫叶如火映湖畔

秋天的西湖,以“花港观鱼”最为著名。花港观鱼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秋天时节,枫叶如火,与湖中的残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这里不仅是观赏鱼类的好去处,更是欣赏秋色的绝佳位置。

冬日断桥:雪后残雪映湖面

冬天的西湖,以“断桥残雪”最为著名。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冬季是最好的季节。

02

人文之美:千年文化的积淀

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宝库。从秦朝设县治至今,西湖见证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也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化成果。

历史沿革:从自然湖泊到文化名胜

西湖原是一个浅海湾,由于潮汐泥沙的长期堆积作用,逐渐形成了湖。据地质学家考证,西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秦朝时期,西湖地区就已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那时它只是一处自然形成的水泽,周边开始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唐朝时期的西湖四周山峦起伏,自然风光非常优美,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对西湖的治理有着重要贡献。他主持疏浚了西湖,并筑堤蓄水,以利灌溉,这条堤后来被称为 “白堤”。

到了宋代,杭州成为都城,西湖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皇家的重视下,西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苏堤的修建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工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筑成了这条贯穿西湖南北的长堤。

元朝时期,尽管政治中心北移,但西湖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不少文人画家依然钟情于西湖的山水,此时的西湖依然是文化艺术的重要源泉。

明清时期,西湖周边的旅游业逐渐兴起,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周边出现了许多茶楼、酒馆、客栈等商业设施。这也使得西湖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西湖园林建筑的新建。

文化内涵:诗词、传说与宗教文化的交融

西湖孕育了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白蛇传》了。据说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有两条蛇精化身为白蛇和青蛇。白蛇爱上了人间的学者许仙,二人结为夫妻。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法海的阻挠和破坏。最终,白蛇被压在雷峰塔下,与许仙天各一方。

西湖的著名景点断桥残雪、雷峰塔、苏堤春晓等,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端,是西湖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冬日雪后,桥面若隐若现、似断非断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的故事,也为这里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是吴越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塔身巍峨壮观,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雷峰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观赏地。每到傍晚,夕阳西下,塔身被金色的阳光笼罩,美不胜收。

苏堤春晓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长堤,由北宋大文豪苏轼主持修建,以疏通西湖淤泥、改善水质。春天的时候苏堤上桃红柳绿,花香四溢,游人如织,是西湖最为生机勃勃的季节景象。漫步苏堤,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情怀。

03

实用攻略:如何玩转西湖

西湖的游览,主要由湖中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北山路沿线、南山路沿线和湖滨地带组成。大部分必游景点在此聚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是杭州旅游的核心热门区域。

时间安排建议

  • 1天精华游: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重点游览西湖水岸精华。断桥残雪、雷峰塔、苏堤、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经典景点不容错过。这些景点集中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

  • 2天深度游: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深入探索西湖西岸的群山。灵隐寺、九溪烟树、茅家埠(上香古道)等景点,远离喧嚣,更能体验到西湖的静谧之美。

  • 3天寻幽访胜:对于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建议花3天时间,寻觅西湖北岸的清静之地。早上去孤山锻炼,睡个回笼觉,再去武林门乘坐水上巴士,饱览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两岸风光。或是爬上宝石山,在保俶塔边俯瞰西湖全景。

交通方式推荐

  • 步行:在西湖边漫步是最悠闲的游览方式。西湖北面的孤山、南山路旁的柳浪闻莺,都是人少景美的选择。

  • 游船:西湖游船分为画舫、手划船、摇橹等类型。你可以坐画舫上三潭印月,手划船和摇橹则适合三五好友同行。

  • 骑行:和TA一起沿着西湖骑单车,不仅浪漫,而且能帮你避免西湖周边的拥堵。需要注意的是,苏堤靠近花港观鱼的一段、白堤靠近断桥的一段白天旅游团非常多,骑行时最好避开。

  • 电瓶车:对于体力有限的老年人,以及行程匆忙的游人来说,招手即停的环湖电瓶车是最明智的选择。电瓶车一路沿着湖边行驶,驾驶员会对沿途景点做简单的讲解,只需1小时便能欣赏一幅“西湖全景画”。

重点景点推荐

  • 断桥残雪: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承载着《白蛇传》的美丽传说,是西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 雷峰塔: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 苏堤春晓:苏堤是西湖唯一连接南线和北线的通道,为了纪念苏轼对于西湖的贡献,故命名为苏堤。西湖最热门的景点之一。由于贯穿西湖南北,所以可以看到整个西湖水域,所以苏堤上具备看西湖最完美的视野。

  • 花港观鱼: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秋天时节,枫叶如火,与湖中的残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这里不仅是观赏鱼类的好去处,更是欣赏秋色的绝佳位置。

  •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岛上的三座石塔,每到月圆之夜,塔中置灯,灯光从塔的圆孔中透出,倒映在湖面上,形成“三潭印月”的奇观。

实用贴士

  • 最佳游览季节:春季和秋季是游览西湖的最佳季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尤其是春季的苏堤春晓和秋季的花港观鱼,更是美不胜收。

  • 避开人流高峰:周末和节假日是西湖的旅游高峰期,如果想避开人流,建议选择工作日游览。

  • 合理安排时间:虽然西湖不大,景点相距不远,但如果要细细品味,建议至少预留2-3天的时间。

  • 注意防晒和补水:无论哪个季节游览,都要做好防晒和补水工作,特别是在夏季,湖边的阳光较为强烈。

杭州西湖,这颗人间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无论是漫步苏堤,感受春日的生机;还是泛舟湖上,欣赏夏日的荷香;抑或是登临雷峰塔,远眺秋日的湖景;亦或是站在断桥上,欣赏冬日的残雪,都能让你感受到西湖的独特魅力。来杭州,一定要抽出时间,好好品味这颗人间明珠,相信它一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