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魅力
《枉凝眉》:《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魅力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句流传了三十多年的歌词,出自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这首由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的歌曲,不仅完美诠释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更成为了中国影视配乐的巅峰之作。
创作历程:四年磨一剑
1987版《红楼梦》的音乐创作堪称一段佳话。作曲家王立平主动请缨为这部巨著谱曲,他向导演王扶林表示:“我愿意把自己的黄金创作时期用在《红楼梦》上。”然而,这一提议最初却遭到了文化部部长的反对,认为王立平作为流行音乐作曲家难以驾驭古典音乐。但王扶林力排众议,坚持选择王立平,理由有三:深厚的音乐功底、深受年轻人喜爱、有坚定的信心。
在王扶林的支持下,王立平开始了长达四年半的创作历程。他打破常规,不是在拍完戏后再写曲,而是与导演并肩作战,提前介入创作。最终,他为《红楼梦》创作了包括《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在内的十三首曲子,以及剧中所有背景音乐。
音乐特色:先扬后抑的悲剧美
《枉凝眉》的音乐特色鲜明,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旋律优美却透着悲凉。歌曲为4/4拍,中速,强调“优美”的表情。这种音乐处理方式完美契合了《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开始时充满希望,最终却归于幻灭。
从演唱难度来看,《枉凝眉》要求歌手具备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既要唱出“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的纯净美好,又要表达出“枉自嗟呀”和“空劳牵挂”的无奈与哀伤。原唱陈力的演唱堪称经典,她用细腻的嗓音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艺术价值:诠释宝黛爱情的精髓
在《红楼梦》中,《枉凝眉》不仅是主题曲,更是宝黛爱情的音乐诠释。歌词中的“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道出了这段爱情的虚幻与无奈;“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则预示了黛玉的悲剧结局。
在剧中,《枉凝眉》多次出现,每次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情氛围。无论是宝黛初见时的惊喜,还是黛玉葬花时的悲凉,这首歌曲都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时代的悲剧氛围中。
文化影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枉凝眉》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剧中,更在于其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三十多年来,这首歌曲被无数艺术家演绎,李玉刚等人的版本都获得了广泛认可。它不仅在音乐会上被频频演奏,更成为了中国音乐教育中的经典教材。
《枉凝眉》的成功证明了影视音乐可以独立于影视作品本身,却又能极大地增强其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让无数人感受到了《红楼梦》中复杂的情感世界,成为了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重要载体。
正如王立平所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世界,最适合音乐表现。”《枉凝眉》正是这种音乐表现的完美体现,它将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创造出了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