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用可再生能源点亮绿色希望
库布其沙漠:用可再生能源点亮绿色希望
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然而,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却正在上演一场绿色革命。
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奇迹”
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森林茂密、牛羊成群。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如干冷多风的气候)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垦牧、战乱等),这片土地逐渐退化为沙漠。
20世纪80年代开始,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治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可再生能源点亮绿色希望
2023年9月,一项总投资约55亿元的光伏项目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近2.9万亩,总装机容量达110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22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用量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万吨。
这只是库布其沙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三峡能源正在这里建设一个更大的新能源基地,总投资近800亿元,将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煤电项目400万千瓦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这些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能源,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引领生态修复
在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中,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亿利资源集团研发的“微创水冲法种植技术”可实现10秒种活一棵树,成活率从30%提升到90%。迎风坡造林技术则通过在沙丘迎风面2/3处种植,借助自然力降低沙丘高度50%。
更令人瞩目的是光伏治沙技术。亿利资源集团创新了“板上双层发电、板下双层种植、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土豆、西红柿、甘草等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多重效益。目前,亿利在库布其的光伏治沙项目总规模已超过3GW。
绿色转型带动经济发展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库布其沙漠的植被覆盖度已从3%增长到53%,生物多样性从123种增长到1026种。同时,新能源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绿电替代,带动铁合金、钢铁、铜、铝、锂等新型合金材料产业绿色转型,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高载能产业集聚区。这标志着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已经从单纯的生态修复转向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阶段。
库布其模式的全球意义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联合国环境署将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确立为全球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向全球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
2024年12月,在沙特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企业带来的实用技术引起广泛关注。亿利资源集团展示了多项治沙核心技术,包括智能植树机器人等创新成果。这些技术不仅在中国的“三北”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库布其沙漠的绿色转型,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正在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