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杰事件后的反思:AED普及与急救技能培训刻不容缓
张志杰事件后的反思:AED普及与急救技能培训刻不容缓
2024年6月30日晚,印尼日惹羽毛球馆内,一场本该普通的羽毛球比赛,却因一位年轻运动员的意外离世而震惊世界。17岁的中国青年羽毛球队队员张志杰,在混合团体小组赛男单比赛中突然倒地抽搐,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这一悲剧不仅让人心痛,更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深刻反思。
张志杰的离世,很大程度上源于错过了“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从他倒地到被救护车送往医院,虽然不到两分钟,但医疗团队并未携带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也未在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当张志杰被送抵医院时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尽管医院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心脏按压复苏,但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这一悲剧令人痛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AED这种“救命神器”的重要性。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AED的及时使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AED的普及工作。以深圳为例,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以来,已在公共场所安装AED逾4.3万台,成功救治102名心跳骤停患者。在山东淄博,通过创新的以租代购模式,仅用1750万元就安装了2000台AED,设备布设密度达到每10万人47台,位居山东省第一。杭州则实现了256个地铁站AED全覆盖,每个站厅至少配备1台,并设置明显标识,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
然而,AED的普及不仅仅是设备的安装,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学会使用。在张志杰事件中,即便现场有AED,如果没有人知道如何使用,依然无法挽救生命。因此,普及AED使用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CPR步骤可以用C-A-B来记忆:
C:按压(Chest Compressions)
将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保持肘部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如果未接受过培训,只需持续进行胸外按压,直到患者有反应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A:气道(Airway)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使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患者气道。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轻轻向后仰,另一只手轻轻抬起下颌。B:呼吸(Breathing)
如果接受过培训,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在打开气道后,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进行两次吹气,每次持续1秒,观察胸部是否隆起。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也不应该袖手旁观。研究表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CPR,也能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犹豫,立即行动起来,按照“用力按、快速按”的原则进行胸外按压,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张志杰的离世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普及AED和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学习急救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只有当更多的人掌握了这些救命技能,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真正抓住那稍纵即逝的“黄金4分钟”,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