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布重要研究:四种抗流感药物效果显著,可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风险
《柳叶刀》发布重要研究:四种抗流感药物效果显著,可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风险
近期,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关于流感抗病毒药物的两项重要研究,为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多种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还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临床指南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发现:四种药物显著降低流感风险
研究团队对11845条记录进行了系统性评价,最终纳入33项相关研究,涉及19096例参与者。研究评估了六种常见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包括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米韦、玛巴洛沙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研究发现,对于高风险人群,在暴露于季节性流感病毒后立即使用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拉尼米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以显著降低症状性流感的风险。具体而言:
- 扎那米韦可降低65%的风险(HR=0.35,95%CI:0.25~0.50)
- 奥司他韦可降低60%的风险(HR=0.40,95%CI:0.26~0.62)
- 拉尼米韦可降低57%的风险(HR=0.43,95%CI:0.30~0.63)
- 玛巴洛沙韦可降低57%的风险(HR=0.43,95%CI:0.23~0.79)
这些药物在预防无症状流感感染方面也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重症流感治疗: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效果显著
在治疗重症流感方面,研究团队分析了8项试验,涉及1424例住院患者。结果显示:
- 相比安慰剂或标准治疗,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可分别将住院时间缩短1.63天和1.73天
- 帕拉米韦的起效时间最快,仅需1.2小时即可缓解症状
- 这些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低,但证据质量也相对较低
研究指出,这是首个评估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重症流感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性综述和网络Meta分析。这些发现将为WHO更新临床指南提供重要参考。
世卫组织更新指南:纳入大流行潜力病毒建议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流感护理指南,不仅涵盖了季节性流感病毒,还首次纳入了针对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毒的建议。这些建议由内容专家、临床医生、患者、伦理学家和方法论专家共同制定,采用了严格的GRADE方法。
指南强调,除了季节性流感病毒,动物流感病毒(如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也构成潜在威胁。它们可导致从轻度结膜炎到严重肺炎甚至死亡的疾病。目前的动物流感病毒尚未表现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但确实对未来构成了大流行威胁。
专家解读:流感可防可控,重点人群需加强防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程璘令指出,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但公众不必过于担心。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已逐渐成为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专家建议,青少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加强防护。这两类人群容易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日常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授强调,对于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来瑞特韦是一个安全的选择。作为国际上首款无须联用利托那韦的3CL蛋白酶抑制剂,它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这些研究发现和专家建议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面对流感,我们既要有科学的认识,也要有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及时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流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