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山村:水牛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大山村:水牛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陆川县珊罗镇大山村通过发展水牛养殖产业,成功打造了一个年产400吨水牛奶的生产基地,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走进陆川县众牛合作社生态牧场,一排排牛舍里成群的水牛正在安静地享用早餐。这个牧场连同位于北流市清水口镇的青山绿水奶牛养殖场,共养殖水牛1000多头,是广西众牛农牧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大养殖基地。
企业负责人樊科彬是一位有着18年养牛经验的资深养殖户。他介绍道:“一头母牛从小牛开始,大约要养3年到3年半才能达到产奶期,每头母牛一年的出奶期最长有6个月,每天挤奶一到两次,平均每头水牛年产牛奶约2吨到2.2吨。”
该企业创新性地采用了“水牛—牛粪—有机肥—牧草—草料”的生态立体循环养殖模式。目前,公司自种皇竹草品种牧草250亩,不仅为水牛提供了优质饲料,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牧草种植,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目前,该公司年产水牛奶总量超400吨,主要定向供应玉林、贵港及广东等地,平均每两天出货一次,且供不应求。作为广西农垦西江乳业的水牛奶奶源供应基地之一,该牧场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创收,还解决了当地30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饲料供应方面,由于自种牧草只占年消耗总量的六成,企业不得不从周边乡镇回收秸秆或从其他地方回收工业脚下料等,经过发酵或配上饲料喂养水牛。在当地政府的宣传助力下,每当水稻收割后,企业便派出秸秆回收队前往各村镇,按照800元/吨的价格开展秸秆回收工作。忙碌时,可带动100多人就业创收。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3年12月,广西众牛农牧有限公司在陆川马坡镇靖西村启动了新的生态养牛项目。该项目计划打造存栏量达5000头奶水牛、年繁殖犊牛3000头的大型生态养殖场,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广西大山村的水牛养殖产业,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农业产业化案例,更为其他地区探索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生态养殖和产业链延伸,这个曾经普通的村庄正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