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成式AI:大学生的新宠还是新烦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成式AI:大学生的新宠还是新烦恼?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29763462_453160/?pvid=000115_3w_a
2.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76195.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62N6V605218435.html
4.
https://m.sohu.com/a/839753497_121956424/?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edu.cn/xxh/xy/xytp/202411/t20241112_2641245.shtml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54923
7.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4375
8.
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wxzy/info.aspx?itemid=4497&lcid=30
9.
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379f312a4755bf029f1508d22863fced?from=OUM0aVB5TndhMUxEcWc0MnNNOFFqYTgzc3FxdzRoWDVjakFUTS9HbDVydFMzdjJEcGh6UlorMExQWVZRVEROcElsZmVIQUgyTzNFdHVGZWRXN2RMYnc9PQ==

生成式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北京大学最新调查数据显示,94.1%的大学生已经使用过生成式AI工具,其中33.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这一技术。每周使用时长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比29.7%,而在使用场景中,“学术研究”“课程作业”和“编程或代码辅助”均超过60%。这些数据表明,生成式AI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助手。

然而,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一系列伦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成式AI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不容乐观。在九大风险场景中,只有“隐私泄露”一项的关注度超过半数,而对“违法犯罪”“身心健康”“歧视不公”及“攻击指令”等四项风险的认知均低于平均水平。这种认知局限可能会影响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这一挑战,国内外高校纷纷采取行动。美国教育部于2023年发布《人工智能与教学未来》报告,分析AI对教育发展的正负两面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2024年又发布《为教育设计AI:开发者必备指南》,提出一系列高效设计开发教育大模型建议。MIT、斯坦福、哈佛等高校纷纷发布AI赋能教育行动计划,为师生提供GenAI服务资源和指导。中国香港地区各大学也自2023年下半年起普遍实施GenAI赋能教学计划,如香港大学要求全部师生使用GenAI,将其作为教师考核与学生毕业要求。

国内高校也不甘落后,2024年开始付诸实施。北大、南大、浙大、哈工大等多校启动“AI”通识教育课程;清华探索实践百门课程智能助理研发与实践;北邮发布《AI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白皮书》;西电等发布学科大模型;西工大设立AI赋能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

生成式AI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它不仅直接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还助力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推动通识教育内容与方式改变。同时,它也引发了高等教育内在关系及形态的变化,使得原有二元师生关系演化为师—机—生三元关系,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习引导者和心理辅导者。

然而,生成式AI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它可能抑制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导致阅读、记忆、写作等能力下降。同时,算法偏见、数据安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在享受AI便利的同时规避风险,成为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

建议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其潜在风险。其次,要合理利用AI工具,将其作为辅助手段而非完全依赖。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避免被AI“同化”。最后,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和活动,提升AI素养,以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

生成式AI是大学生的新宠还是新烦恼?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与之和谐共处,将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