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山:法律援助+心理干预,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云南西山:法律援助+心理干预,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西山模式:法律援助的创新探索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司法局在法律援助工作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将法律援助、心理干预和法治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链式改革举措。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关注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更重视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法律援助与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
2023年11月,西山区司法局与北京德恒(昆明)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援助专项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已为43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在具体实践中,西山区司法局要求承办律师在提供法律帮助的同时,给予涉罪未成年人必要的心理开导。
为了确保心理辅导的专业性,西山区司法局与昆明市西山区向阳花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合作,组建“德恒向阳花公益志愿团队”。该团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律师组成,为涉法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双重帮扶。
在具体操作层面,西山区司法局根据案件类型差异化配置律师。例如,在未成年人性侵犯罪案件中,优先确定男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细节和犯罪动机,同时从男性角度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
多部门联动构建综合保护体系
西山区人民法院和公安分局也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积极作为。西山区人民法院通过“一庭一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法庭,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司法服务。例如,福海法庭被昆明中院正式授牌为“法治营商法庭”,棕树营法庭则建立了全流程司法确认便民服务,打造“医疗纠纷诉调法庭”。
西山区公安分局则通过“警蓝护苗”专项行动,全方位保护青少年权益。分局日均投入700余名警力保障校园安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0余次。同时,分局推动“儿童之家”“阳光雨露”等志愿服务项目落地,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托管、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辅导实践
在社区矫正领域,丽江市古城区司法局的经验值得借鉴。古城区司法局通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矫正工作。同时,引入“五老”志愿者和专业心理团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疏解服务。据统计,2025年以来,专业心理团队已对古城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帮扶50余人次。
西山区司法局的创新模式和多部门的联动机制,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通过法律援助和心理干预的双重支持,这些未成年人不仅获得了法律上的帮助,更在心理上得到了疏导和重建,为其重返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