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活着》教你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活着》教你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引用
CSDN
12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672036/article/details/144530981
2.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6/c404030-40174302.html
3.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0174
4.
https://fddi.fudan.edu.cn/ef/72/c19047a716658/page.htm
5.
https://m.ximalaya.com/ask/t6749134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433
7.
http://www.duhouganzhijia.com/duhougandaquan/1568.html
8.
https://m.sbkk8.com/duhougan/224223.html
9.
https://elsajj.com/change-mind/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7/18/7139648_1128198109.shtml
11.
https://www.baogaozhiku.com/11685.html
12.
https://www.fuzhou.gov.cn/zgfzzt/swjw/fzwj/jkkp/202410/t20241010_4905372.htm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自1992年首次发表以来,已累计销售超过2000万册,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国际奖项。这部小说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展现了普通人面对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

01

福贵的故事:在苦难中寻找韧性

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因赌博输光家产后陷入贫困。在内战中被国民党抓壮丁,后被解放军释放回家,却发现母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病成了聋哑人。随后,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和女儿凤霞相继离世,女婿二喜也在意外中丧生,外孙苦根最终也没能幸免。尽管如此,福贵依然顽强地活下去,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继续承受生活的苦难。

福贵的故事展现了极端困境下的人性坚韧。在亲人相继离世后,他没有被痛苦击垮,而是选择继续活着。这种选择并非出于对未来的期待,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坚守。正如书中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的心理韧性还体现在他与老牛的互动中。他给老牛取名为“福贵”,并时常呼喊着家人的名字。这种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是他对过去生活的纪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坚持。通过与老牛的对话,福贵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也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02

现代人的困境:压力与挑战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必像福贵那样面对生死离别,但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存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显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韧性显得尤为重要。

03

培养心理韧性:从福贵到现代人

那么,如何培养心理韧性呢?心理学家波特瑞特(Eric Potterat)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1. 选择理想心态:明确自己在不同角色中需要具备的心态特质。比如作为职场人,需要培养耐心和专注;作为家庭成员,需要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2. 调整自我对话:通过管理自己的内心对话,用理性正面的情绪替代不理性的负面情绪。比如,当遇到困难时,告诉自己:“你准备好了。你办得到的,就算有困难,你也能做到。”

  3. 努力实践:将理想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如果你想培养耐心,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等待和忍耐。

  4. 行为调整:观察具备理想心态的人通常会采取哪些行动,并学习他们。比如,如果你想培养专注力,可以学习那些能够长时间专注的人是如何安排工作和休息的。

  5. 环境影响:多与具备理想心态的人相处,远离与你心态不同或相悖的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选择合适的社交圈对培养心理韧性至关重要。

  6. 视觉化训练:通过动觉运动意象(kinesthetic motor imagery)来提高逆境承受力。这种方法需要你动用五感——视、听、嗅、味、触——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地进行场景演练。

04

结语:在逆境中寻找力量

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们。心理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让我们从《活着》中汲取智慧,培养更强的心理韧性,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时间终将带来改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