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与深圳:临空经济新高地
上海虹桥与深圳:临空经济新高地
随着我国临空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上海虹桥和深圳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典范。这些区域不仅吸引了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会展文化等新兴产业聚集,还逐步向航空城乃至航空大都市演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59个,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26.5%,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8.6%。这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临空经济区:从交通枢纽到产业高地
临空经济区是一种依托大型机场发展起来的经济区域,其核心在于利用航空运输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我国临空经济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383.1亿元增长至3491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5%。截至2023年,我国获国家批复支持建设发展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共有39个,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
上海虹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引擎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是上海两大临空经济区之一,与浦东机场形成“一东一西”双引擎格局。虹桥临空经济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和虹桥枢纽,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商业等现代城市服务功能为主的产业布局。目前,虹桥临空经济区已吸引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深圳:从“无人机之都”到“天空之城”
深圳临空经济区以宝安国际机场为核心,近年来发展迅速。作为“全球无人机之都”,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深圳正依托其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天空之城”。
北京顺义: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以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是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承载地。近期,北京韩美综合基地项目在顺义临空经济区开工,总投资近7亿元,将建设自动化库房、综合制剂楼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85亿粒美常安、3.41吨屎肠球菌等产品,将进一步助推顺义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政策引领下的新机遇
在“一带一路”“双循环”“都市圈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背景下,临空经济迎来重要窗口期。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临空经济区正在成为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会展文化、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聚集地。上海虹桥、深圳、北京顺义等临空经济区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