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成为肝癌防控试点城市,这些防控措施值得关注
海口成为肝癌防控试点城市,这些防控措施值得关注
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海口市被选为肝癌防控试点城市之一。此举旨在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扩大覆盖人群等措施,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作为肝癌高发地区,海口市将充分发挥健康城市的组织动员优势,全面推动落实癌症综合防控策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为什么选择海口?
海口市被选为肝癌防控试点城市,与其作为省会城市的医疗资源集中度和肝癌高发的现状密切相关。根据海南省2015-2021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而海口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密集,医疗需求大,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肝癌防控,从源头抓起
肝癌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数据显示,90%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毒感染史,乙肝病毒感染后约有20.8%-56.3%的慢性肝炎患者将恶化成肝硬化、肝腹水,16.5%-51.1%的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因此,预防乙肝感染是控制肝癌的关键。
具体措施:疫苗接种是首要防线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随后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还需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
除了新生儿,其他高危人群也应重视疫苗接种。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等。这些人群应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
其他防控措施
除了疫苗接种,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乙肝患者不献血,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指甲刀、耳饰等个人用品
-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 乙肝患者家属应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 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数字化助力肝癌防控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数字健康展区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与应用,为肝癌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疾病监测、更高效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更便捷的健康管理。例如,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肝癌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民参与,共筑健康防线
肝癌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作为试点城市,海口市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健康宣教、筛查和治疗的全流程管理,为全国肝癌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面对肝癌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我们既要重视个体预防,也要关注群体健康。通过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我们有信心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