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获国际认可,以创新理念引领文化遗产保护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获国际认可,以创新理念引领文化遗产保护
近日,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创设计的世界技能博物馆项目,荣获2024“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TOP100。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同济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专业实力,也标志着中国历史建筑保护事业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世界技能博物馆选址于上海市杨浦区永安栈房旧址西楼,该建筑始建于1922年,是上海仅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典型仓库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同济设计团队充分尊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结构特征,同时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例如,通过设置共享中庭空间打破库房均质、水平的空间特征,为博物馆带来自然采光;在首层加建L型钢结构门廊,采用大板块超白玻璃,使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良好互动。
另一个展现同济历史建筑保护实力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该项目位于南京,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郑时龄院士领衔设计。新馆以“形神均衡、精在体宜”的设计理念,成功将现代功能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设计团队巧妙地将档案库房、公共空间、办公区域和武警用房四大功能区块布局在基地中央,形成拱卫式格局,同时通过水院和树院的设计,为建筑增添了江南园林的温润气质。
同济大学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其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2003年,同济大学在国内率先创办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该专业以建筑学为基础,跨历史人文和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专业培养以建筑学为基础,跨历史人文和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精英班施行书院制下高端导师引导的完全学分制,打造强化通专基础、注重学术素养的“2+1+X”精英化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和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机构和开发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
在国际合作方面,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2023年10月,Kokaistudios创始人及首席建筑师Andrea Destefanis受邀参加由Brunello Cucinelli、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的“遗产复兴研讨会”,就如何在当代城市生活中重新焕发历史遗产的活力展开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秉持“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能够适应未来多元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建筑人才,为全球建筑教育和实践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