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好,多数人的生活是这三种
退休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好,多数人的生活是这三种
退休是人生职场的完毕,更是余生新篇章的开始。然而,真实的退休生活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本文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揭示了退休后可能面临的三种生活状态,并探讨了理想退休生活的条件和期望。
退休三年,我发现真实的退休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多数人的生活大多是以下三种:
- 照顾父母的晚年,付出时间和精力
52岁的周阿姨退休后,老伴将瘫痪的婆婆接过来,原本说好请保姆,周阿姨只需做些辅助工作。然而,周阿姨老伴的收入锐减,其他子女又不愿出钱,最终只能由周阿姨独自照料婆婆。婆婆认为周阿姨拿了退休工资,就应该像保姆一样全天候照顾自己,各种折腾让周阿姨身心俱疲。在某个夜晚,周阿姨在给婆婆倒水时摔倒在厨房,送医后不幸离世。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现实:如果老人本身有经济能力,可以支付保姆费用,子女就能相对轻松;反之,如果老人没有经济实力,劳累的必定是子女,老人脾气好,子女还能省心些;反之,则是受苦劳累,还可能被老人说不孝。
- 帮助子女带娃,付出体力和金钱
退休后,许多老人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子女带娃。懂事的子女会心存感激,但有些子女却把老人当作免费的全职保姆。62岁的秦阿姨退休后在儿子家帮忙6年,不仅没有存下一分钱,还动用了不少养老储蓄。孙子上幼儿园后,儿媳让秦阿姨回家独居,转而接亲家父母来养老。秦阿姨虽然觉得独居不错,但对儿媳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感到气愤。
这个案例说明,退休看似是给老人放长假,实则需要有条件。如果遇到孝顺的子女和乐于帮忙的亲家,老人还能享受自己的时光;否则,就是"此处下岗,别处上岗,还没薪酬,还要支付自己的金钱和能力"。
- 帮助子女还贷,继续打工挣钱
身边有不少退休同事,他们继续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子女提高生活品质。65岁的夏阿姨退休后一直在"退而不休",先是帮儿子还贷,后来又因双胞胎孙子的出生,各种费用都需要她承担。退休十多年,她打着好几份工作,从早到晚在社区打扫卫生,每次遇见她都在忙碌。
这个案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许多子女成年后仍需父母经济支持,这不仅消耗了老人的体力,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
退休后能享受岁月静好的生活是一种福气。真正的理想退休生活,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老人健康且有经济能力,可以请得起保姆;家里没有啃老的子女,子女能够自立;退休后自己有不错的退休金和存款。只有这样,才能过上我们曾经憧憬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