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力挺!粮食产量破1.4万亿斤
中央财政力挺!粮食产量破1.4万亿斤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0亿斤,比2023年增加222亿斤,增长1.6%。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更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市场稳定注入了新的信心。
中央财政多措并举支持粮食生产
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央财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涵盖价格支持、补贴和保险等多个方面,构建起全方位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
完善价格支持政策
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农民提供稳定的价格预期。2024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每50公斤118元、127元、129元和131元。这一政策有效避免了粮价大幅下跌,稳定了种粮预期,保障了农民收益。
加大补贴力度
中央财政持续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将原有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倾斜力度,提高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强化对种粮农民在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创新保险机制
自2024年1月1日起,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覆盖物化、土地和人工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保障水平覆盖相关农产品种植收入,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产值的80%。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562亿元,同比增长18%,为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效果显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9亿亩,增加525.8万亩,连续5年保持增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1-2个等级,亩均节水、节肥、节药率均在10%以上,产能一般可提高10%-20%。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显著提升了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
突破1.4万亿斤的重要意义
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更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增强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为掌握粮食进口主导权增添了底气。
同时,粮食产量的增加也推动了粮食品质的优化。2024年,我国粮食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其中玉米产量达到5898.3亿斤,同比增长2.1%。大豆产量连续3年突破400亿斤,油料供给更加多元化。
未来展望:向1.5万亿斤目标迈进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突破1.4万亿斤,但粮食紧平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面对耕地资源有限、环境约束加剧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国内农作物生产结构,推进农食系统转型,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同时,要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高粮棉油糖猪等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水平,创新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加强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理赔,完善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展望未来,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我国粮食生产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市场稳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