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千年古村石臼庙:一座"墓山"的旅游开发困境
宁波千年古村石臼庙:一座"墓山"的旅游开发困境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村落——石臼庙村。这里背山面溪,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徒步和赏樱的理想去处。然而,这座千年古村却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困境:山下墓穴众多,影响了旅游开发。
千年古村的历史渊源
石臼庙村由葛家湾和里龙江两个古村落合并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葛家湾的居民大多姓葛,其先祖源自江苏句容,是东晋著名炼丹家、抱朴子葛洪的后裔。而里龙江的村民则以黄、陈等姓氏为主,其中黄姓是在明末清初从西门迁居而来。
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
一条名为碧溪的支流从两个村落前缓缓流过,溪水清澈,两岸风景如画。溪畔的河堤由石条和石砖铺成,被打造成为一条健身步道,名为先锋步道。步道两旁种植着樱花、梅花和海棠,绿意盎然,春日里更是花开烂漫。步道呈L形分布,拐角处设有凉亭和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红梅映衬着凉亭,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赏梅胜地。
人文传说与历史古迹
石臼庙村的人文传说与历史古迹丰富。据传,东晋时期的著名炼丹家葛洪曾到访此地,在山中结庐炼丹、治病救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山下建立了石臼庙。1983年,葛家湾和里龙江两个村落合并,更名为石臼庙村。
石臼庙曾香火鼎盛,每年的葛仙翁得道日(农历四月初十)和端午节,都会吸引四方信众前来朝拜。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寺庙被改建为学校,后来更是被拆除。直到20世纪末,村民们共同捐资,石臼庙才得以重建。
重建后的石臼庙背山面溪,庙前碧溪潺潺,溪边建有廊亭、埠头和亲水平台,溪上设有栈道和凉亭,对面则是健身步道、观景台和海棠树。寺庙本身黄墙黛瓦,环境清幽宁静,僧人和香客都不多。
因葛洪曾在此隐居,石臼庙后的山峰又被称为仙隐山。北宋时期,魏杞在山腰开凿了一个2米多高、4米多宽、3米多深的洞穴,被人们称为仙人洞。洞内曾供奉菩萨,洞下草堂有和尚驻守。可惜的是,仙人洞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毁。
“墓山”困境:旅游开发的最大挑战
石臼庙村集人文、传说与风景于一体,稍加雕琢即可成为美丽的旅游乡村。然而,这里却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挑战——山下墓穴众多。由于历史上多位显赫人物如宋朝丞相魏杞、礼部侍郎吴秉信、明朝尚书李守陈和刑部主事李景祥等长眠于此,后人认为是风水宝地,纷纷在此建造坟墓,使得这里成为了一座“墓山”。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感和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的建议与展望
面对“墓山”这一独特困境,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开发,成为石臼庙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墓穴迁移与生态改造:对于影响景观的墓穴,可以与家属协商,进行生态化改造或迁移。例如,将传统墓穴改造为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形式,既保留了纪念意义,又美化了环境。
打造山体公园:将石臼山打造成山体公园,结合现有的碧溪、步道、樱花和梅花等景观,形成一个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开发摩崖石刻:利用采石形成的崖壁,开发摩崖石刻项目,既可以增添文化气息,又可以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发展特色旅游:结合石臼庙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葛洪文化体验、古村落探访、自然风光游览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石臼庙村集人文、传说与风景于一体,稍加雕琢即可成为美丽的旅游乡村。然而,这里却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挑战——山下墓穴众多。由于历史上多位显赫人物如宋朝丞相魏杞、礼部侍郎吴秉信、明朝尚书李守陈和刑部主事李景祥等长眠于此,后人认为是风水宝地,纷纷在此建造坟墓,使得这里成为了一座"墓山"。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感和旅游开发。
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墓穴问题,将石臼山打造成山体公园,并将采石形成的崖壁开发成摩崖石刻,与现有的碧溪、步道、樱花和梅花等景观相结合,这里无疑将成为一处令人向往的休闲胜地。
旅游小贴士
- 门票信息:免费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
- 自驾导航:可用导航软件搜索"石臼庙村",按指示前往,村内可停车。
- 公共交通:从宁波火车站南广场乘坐637/638路公交,在"石臼庙村"站下车,往回走100米即达先锋步道入口。
石臼庙村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村落,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令人陶醉。然而,"墓山"问题却成为其旅游开发的最大障碍。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古村能够摆脱困境,重现昔日风采,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颗明珠。